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首页内容>龙潭雅集
龙潭艳阳和风 彩墨情真意浓
作者:‖文章来源:‖时间:2010-03-10 13:35:44


  "龙潭雅集"系列书画笔会自举办以来,得到了山东美术界艺术家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本次我们邀请的是我省四位著名人物画家岳海波、韦辛夷、卢洪刚、李兆虬,他们都是有着深厚传统功力同时作品又有独到面貌的艺术家。
  8月31日,阳光明媚,秋风徐徐。位于济南五龙潭畔的山东新闻书画院俱乐部的宽大画案上,两张八尺对裁的宣纸同时展开,四位画家依次开笔,谈笑间已经笔飞墨舞。时近中午,两张大作完成,悬挂壁上,只见一幅一老者策杖寻梅,高雅奇崛;另一幅两丽人执伞游春,清丽多姿。两幅作品笔精墨妙,满堂生辉。
  其间,画家们谈艺论道,妙趣横生,欢声笑语不断。现将笔会作品和画家们的对话整理刊登如下。  
            —编者

画家简介:
  岳海波: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意笔人物画工作室导师。
  韦辛夷: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书画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卢洪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美术系绘画专业教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书画学会学术委员、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李兆虬:济南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济南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参加本次雅集的画家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同时又都有着扎实的学院系统训练基本功,对话围绕如何看待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碰撞、融合,以及作为山东画家如何发挥自身优势为繁荣山东乃至全国美术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等话题展开……
  韦辛夷:对于中西艺术的融合如何影响我们的艺术,我想最直接地可以通过一个坐标系来表达,纵轴是我们的传统艺术,横轴是西方的现代艺术,我们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和对西方艺术的广泛理解来为我们的艺术定位。
  卢洪刚:是的,囿于传统的艺术会显得过于陈旧,单纯的艺术“革命”也不是现代艺术。山东有着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滋养了山东艺术家宽厚、含蓄、内敛的个性,他们不追赶时髦,不盲目跟随,潜心于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对现代艺术的感受表达。这样的艺术家称得上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韦辛夷:山东艺术家在基本功的扎实程度和艺术创作的多元化上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2006年著名美术理论家王仲说过“山东人物画家大有领先全国先锋之势”。这么一个人杰地灵的大省,其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将是盎然怒放的。孔孟文化的影响是无形的,它使得山东画家更加宽厚,更加超凡脱俗。精神淡泊,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
  岳海波:我们的“齐鲁文化”可分为“齐文化”和“鲁文化”两部分,“齐文化”是博大强悍具有张力的,多体现在齐国的军事思想中,而“鲁文化”是阴柔内敛的,有很大的包容性,这一阴一阳,造就了我们山东文化独一无二的特色。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表现出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的交融互渗,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山东画界整体呈现一派和谐共荣的景象,但也要有适当的竞争意识,不断的学术争辩某种意义上会促进艺术的繁荣发展。
  李兆虬:“绘画当随时代”,中西融合的潮流是时代的趋势,我们仅仅局限于传统中国画的师承方式是不足取的。要以一种平和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和接纳当代艺术、西方绘画,将中西文化兼容并蓄,“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使绘画不至于因盲从而不着边际,也不会因排斥而变得老套守旧,只有这样才能够始终保持艺术的鲜活性。
  岳海波:山东艺术家们扎实勤奋的创作作风在全国是公认的,山东文化的深厚博大也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正是这种深厚,使得我们接受新思想、新风格有些慢。我们山东缺少像“798”、“宋庄”这样的艺术社区,这样艺术就得不到深入广泛及时的交流。传统的文化精粹我们要坚守保护,对于颠覆革新的现代艺术我们也要勇于接受。我们需要对现代艺术多一份包容,对传统艺术多一份坚守!
  韦辛夷:面对当代艺术、西方绘画不能迷茫,要有原则、有主见。存在争辩固然重要,但要把握好尺度。可从技巧等方面入手探讨切磋,进而展开小范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以谋求共同进步与发展。
  李兆虬:适当的理论介入非常有必要,它能够引导创作由自由散漫的状态进入规范有序的阶段。
  卢洪刚:中国画家们任重而道远,肩负着修补和滋养中国传统文化的任务,不能盲目地追求时髦而离开了“质”。只有反复咀嚼直至消化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使绘画耐人寻味、意韵无穷。
  韦辛夷:我们作为经历过“文革”的一代,对历史、社会和生活有着更多的体味与感悟。要努力做到不自卑、不自负,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用宁静平和的心境描绘出洒脱飘逸的画卷。
      (王雪莹 张蓓蓓 整理)


相关文章
版权申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Google
    
网页 站内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大众报业集团山东新闻书画院主办
Email: xwshw@126.com
Copyright Reserved 2002-2010新闻书画网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鲁ICP备060268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