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前言
在21世纪的前十年,摄影艺术进入了激荡的年代,数字技术的普及为摄影艺术带来了缤纷的嘉年华,在银盐与像素的交织下,人们享受着RGB展现的视觉盛宴。然而,CCD在填补摄影者专业缺失的同时也让他们迷失了未来的方向。在遍布名胜古迹的摄影人群里,在替代胶片的CF卡中,在PS图像的曲线上,在斑斓多彩的屏幕前,人们如同梦呓者,辛勤的酿蜜者们创造图像的意义何在?传统摄影、数字摄影到底该向何处去?我想山姆.王的艺术可能会启发我们对未来摄影的思考。
八年前山姆.王来南京艺术学院讲学,使我有机会结识了这位有着四十多年摄影教学经历的教授。坦率地说,第一次观看山姆.王的摄影艺术作品时,对他自己制作照相机感到奇怪,对他的“圆”照片印象单薄,而对他摄影作品中的个人化心理阐述却不以为然。我们观看摄影作品更习惯从“审美”的角度去审视,凭借着中国的影像视觉经验,总希望在摄影作品中获得有视觉冲击的快感和阅读深远宏大的叙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数字、传统两类摄影的深入思考,山姆.王摄影的艺术在我头脑中逐渐清晰的显现出来。
山姆.王不是高产的摄影艺术家,他对摄影艺术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美丽的景色你观赏到了,但不一定要拍下来,它不是你的艺术,它只是它自己。2008年山姆.王从黄山回来,在南艺的讲座上有学生提问:您是怎样看黄山的。他说:我并不喜欢猎奇,美景有时对我并不合适,很多地方我第一次去并没有感觉,我对有兴趣的物体会去反复观看,直接面对它,犹如朋友,去感觉它的存在,它的魅力,读解有时需要很长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时间,这就是为什么我的许多作品就出自我生活的地方。山姆.王的许多作品就是经过这种不一般的反复观看后琢磨而成。反复观看,应该就是对作品内容的酝酿和对表述手法的深入思考,酿化是个人化的思想升华,没有经历这个过程的作品不可冠之以艺术。特别就今天的摄影而言,如果缺少了以上必不可少的思考升华和执行经历,摄影者其实就是一名视觉搬运工,至多增加了一个筛选的工作而已。
2009年丽水摄影节上,我站在直径约1.2米的圆形作品前,那些石头、树、人体以及光线和影调逐渐把我带到一个无人的境地,无声、无象、无形……像读宋画中的马远、夏圭,像品一杯淡雅的茗茶,像听夏夜里的冷雨和芭蕉。细心品味就能闻到一丝清心、尝及一点苦涩、染成一片惆怅。我在想:他在那些普通的树丛中,石头间反复寻找着什么?他是在与那些景、物、人交流与对话,是在感受、体会心灵与心灵相对应的现实情境。那片明暗灵动的灰色、精灵般的人体就是心灵中那个最纯洁、最柔软,最懦弱的情感。这种讲不清道不明的心像,经过山姆.王的不断酿化,最终通过树木、岩石、流水、皮肤,幽幽地显现了出来。读山姆.王的艺术需要心平气和,犹如静品茗茶,这是一种境界,你需要和他相处在同一心境里,不能有尘世的纷扰。
很多人看山姆.王的作品都会被他丰富的呈现技术所吸引。从24寸座机到自制的照相机;从全像场的圆到针孔成像;从铂金相纸到微喷画布,这就是山姆.王,这就是他的艺术路径和呈现样式。山姆.王不是依靠偶然、瞬间机会获得摄影作品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无论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制作工艺都十分复杂。他的摄影艺术一定是经过反复的激情洗礼,经过深思熟虑,经过大量的时间积淀,一点一点尝试,比较,再尝试,再比较后才获得。特别是那些特殊工艺制作的摄影作品需要选择纸张,测试酸硷,调整配方和冲洗时间,每一道工序一定不能出错,他用上百次的尝试去完成一幅作品,一定做到尽善尽美。
在山姆.王每一幅作品中我们读到的是坐禅般的心态和火热的执着热情,这其中浸润了他对于艺术的敬重,对作品的严肃,对观看者的责任。如此创作的精神,如此历炼的作品,必然能够褪祛浮躁和火气,必然能够不同凡响。
南京艺术学院摄影系主任 硕士生导师 钟建明
2010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