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山东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
田川流
山东艺术学院是一所有着近50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艺术院校,现在全院已拥有20余个专业,8000余名在校学生。近日,笔者专访了山东艺术学院院长、著名中国画画家张志民。
田川流(以下简称“田”):山东艺术学院在我国是一所较有影响的综合艺术院校,它的基本特色和优势有哪些?
张志民(以下简称“张”):在新世纪文化艺术教育发展进程中,综合性艺术院校越来越显示出突出的特点与优越性。我校现设有9个院,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15个,同时是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可以在艺术学、音乐学、美术学、戏剧戏曲学等8个学科同时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还成为我国招收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首批试点单位,另有成人教育、高职教育等,形成了多学科、多层次的办学结构。
综合艺术院校的优势在于多学科的交叉与互融。在新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态势的影响下,社会对高校艺术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学科与学科、专业与专业之间的交叉与互融越来越普遍,过去那种每个艺术门类或专业的孤立办学、不相往来的局面已经不适应形势的要求了。在今天,综合艺术院校学科丰富、门类齐全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科或专业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动的态势已经得到充分显现,甚至有的新的专业或艺术样式本身就是多学科融合的结果。
田:作为一位艺术家和管理者,您怎样看待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
张:近年来我们一直强调,传统专业与新兴专业的共存与互补;艺术创作及实践与艺术科学研究的相互促进;深化艺术教育与服务于艺术产业的有机统一。我们认为,这是新时代艺术教育的重要特点,同时也是新时代艺术教育与传统艺术教育的重要区别。
在当代,艺术活动的内涵已经得到大大丰富和拓展,它已经不再是单一的演出和展出,也是与教学、科研、产业研究与开发紧紧相连的综合性活动。社会文化建设和人民大众的需求,是学科与专业深化发展的试金石,哪些学科和专业需要扩展规模与方向,哪些学科和专业需要稳定规模,强化基础性建设,哪些学科和专业需要加强保护与扶持,都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使我们对于学校的学科设置、专业布局、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材系统、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与方法,形成整体的思考,有助于调整与改进。
田:您怎样看待艺术教育与艺术科学研究及文化产业的关系?
张:艺术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的支撑,许多艺术教学的过程均与科研紧紧相连,大量艺术实践的成果也不同程度地融入了艺术科研的含量,离开了科研所奠定的基础和支撑,艺术活动就会失去沃土的滋养,同时也会缺乏不断创新的动力机制。在当代,艺术科研无论是在艺术创作内涵的拓展,还是在形式的创新上,均与艺术科研息息相关。加之近年来高新科技对于艺术活动的渗入,更强化了艺术创作与科技的关系。重视艺术科研,同时也就是重视教学与艺术实践。
艺术教育也与艺术产业的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产业的繁荣是艺术活动得以持续发展和不断繁荣的必要条件,艺术活动,包括艺术院校的艺术创作与实践活动也必须接受艺术产业的制约,这不仅是艺术实践得以蓬勃开展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艺术创作、实践活动与社会文化艺术产业接轨的必需。高等院校的艺术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艺术展演活动与社会文化艺术的产业性活动密切相关,我们的艺术创作与教学的形式、规模、品味、审美格调也应适应社会文化产业建设的需要以及社会文化建设的方向。
田:多年来,山东艺术学院建立了稳定的专业特色,在今天,一些具有传统优势的专业发展前景如何?
张:我院音乐、美术、戏剧等学科与专业是具有半个世纪锤炼和积淀的专业,为国家文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在办学思想、教学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的时代,这些传统专业也面临着转型与调整,我们确立新的办学理念,调整教学内容,设置新的专业与方向,使之在内部机制获得持续发展活力的同时,适应社会文化产业与公共文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优质的精品类人才。
田:人文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山东艺术学院是否也在这方面有所探索?
张:我院早在1992年就设置了艺术文化系,后改为艺术文化学院,是我院具有突出人文特色的教学单位。该院设有美术学、公共事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同时承担几个学科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其中文化艺术管理专业,是我国设置最早的文化管理类专业。该院拥有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主体的教师队伍,还承担全校各系(院)多门人文类课程的教学,以形成与多学科的理论研究相结合,现已成为学校艺术理论与艺术史教学与研究的中心。
田:您对于学院今后的发展有哪些方面的展望?
张:今后几年,我们将继续突出综合性、地方性等特色,适应当代艺术教育的需要,适应社会文化艺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多层次、多学科的人才,特别注重培养具有交叉性与适应性较强的人才。综合艺术院校不仅要培养多门类的艺术创作的人才,同时应培养更多的艺术制作及其艺术的策划、管理、传播、经营等方面的人才。加强艺术教育,是提升全民族审美文化素质与精神文明水平的战略性举措,而在其间,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艺术院校应当成为艺术教育的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正是履行这一重要使命的明智之举,也是增进我校的社会影响力和辐射力,跻身于全国一流艺术院校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