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艺术名家>艺术家专访
记著名山水画家张登堂
作者:‖文章来源:‖时间:2010-03-20 00:14:24
丹青不知老将至 壮心不已发新声
—记著名山水画家张登堂
2009-10-20 作者:本报记者 刘志军
画家简介:

 

张登堂简介:
  1944年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1948年随父母定居历史文化名城济南,自幼拜师学画,1962年毕业于济南艺术学校美术科。
  1959年国庆十周年时开始参加山东省及济南美术展览,至今50年来经常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美展,并在国外举办画展十余次,曾应邀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埃及、法国、英国、比利时、德国、韩国、意大利等近二十个国家举办艺术交流,采风,写生等活动。
  1978年春应文化部中国画创作邀请,赴京为外交部我国驻外四十余国使领馆作画,三十年来共创作大幅陈列画及礼品画百余幅。代表作品《雄峙》、《泰岱旭日》、《蓬莱仙境》、《黄山松云》、《黄海旭日》等巨幅山水画分别陈列于中南海勤政殿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室、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山东大厦等重要场所。
  现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务委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艺委会委员、中国美协会员、山东圣邦美术院副院长、济南画院名誉院长、山东画院山水画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特聘教授、山东省美协顾问。 
 

  不久前,记者在济南南郊宾馆张登堂先生的“临时画室”,欣赏了他应第11届全运会组委会之邀,为济南奥体中心创作的巨幅国画《中华魂》。这幅长约5米的宏篇巨制,取材于黄河壶口瀑布。画面上,用淡墨皴染而成的黄河之水从天而降,扑面而来,慑人心魄的咆哮声仿佛就在观者的耳畔回响。画家的高度艺术概括力、表现力和为祖国河山立传的志气和才华跃然纸上,让人看后仿佛身临其境,并为作品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感奋不已……

  三年前,正当退休不久的张登堂先生欣慰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艺术创作时,癌细胞却不知不觉地向他袭来。当得知这一消息时,张登堂说他并不怎么害怕,充斥脑海里的只有一个念头:还有这么多想画的画没画,还有这么多的事情没有做完,不能就这么走了……三年后的今天,当张登堂先生用平静的语气向记者叙述当时的情景时,他随手翻开一本今年刚刚出版不久的《张登堂线描作品集》,其中汇集了几十年来他在游历祖国各地的名山大川时留下的速写稿——“你看,这么多的好素材,我至今还没画完……”
  手术很成功,在身体恢复的差不多时,张登堂拿起画夹来到了黄河壶口瀑布。他来是要了却自己的一个心愿,上世纪70年代沿黄河写生时,受当时条件所限,他未到过这里。站在瀑布前,张登堂愈加感到,在历史的长河中,生命是如此的短暂,一种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从心底涌起……回来后,张登堂比患病前更忙碌了,周围的人也都惊讶地看到,他的精力似乎比以前更充沛了。
  记者大体回顾了一下张登堂先生近三年的足迹,或许可以成为人们这种感受的佐证。2007年从黄河上游回来后,他又去了越南和柬埔寨采风,接着又去了神农架。2008年,张登堂先生应邀去英国举办展览、写生半个月,回国后作为受邀的全球200位画家之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创作的240cm×120cm国画《秋林观瀑》由国际奥委会收藏。这一年,他还为中国驻欧盟总部创作了600cm×200cm巨幅作品《黄山迎客松》。进入2009年,张登堂先生去的地方更多了。春天,他和几位画友一起去走了长征路。他们从井冈山出发,过韶山,进贵州,经川、甘入陕,历时十余天,最后抵达延安。今年夏天,他又应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的邀请,去了他向往已久的六盘山、贺兰山和祁连山。回济以后稍事休息,又投入了庆国庆、迎全运的紧张创作之中……记者还翻看了近三年出版的张登堂先生的画集,分别由山东人美、上海人美、黑龙江人美、北京人美、四川人美、天津人美、中国书店、天津杨柳青、西冷印社等出版的各种画集就有十余个版本,由荣宝斋编辑的《张登堂画谱》也将在今年出版。
  听到记者的感叹,张登堂说:“几十年了,每年都要出去走走,已经习惯了……”而熟悉张登堂的人都说,这三年张登堂在身体逐渐康复的同时,也获得了艺术上的第二次生命。张登堂先生的夫人田淑华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张登堂已很少接商品画了,他将主要精力都用在创作上了。看过张登堂近几年创作的作品,记者不由地想起白石老人的一句话,“苦把流光换画禅,功夫深处渐天然”。大病一场的张登堂,在对人生有了更深领悟的同时,其艺术自然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境界。

  对张登堂这代画家来说,深入生活,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自觉的要求。张登堂告诉记者,也许现在有些年轻人不理解,我们这代人走上艺术道路时,都深受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几十年坚持下来并不容易,但却受益非浅。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张登堂就深入工厂、农村体验生活,搜集素材,做了大量的写生工作。70年代参加的黄河、海河、淮河写生更是让他蜚声全国画坛。长时间的深入生活,还使得张登堂的笔墨概括能力及对大千世界的总体把握能力一步步走向成熟。在他的笔下,祖国壮丽的河山和欣欣向荣的建设场景,今天看来仍然具有感人的力量。尤其是其笔墨情韵流溢于对景写生的表象真实之上,更体现了当时在画坛崭露头角的张登堂的艺术才华,也为他能取得今天这样的艺术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中国当代北派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张登堂的绘画艺术既师造化,从生活中来,同时又根植于传统的沃土。从传统的山水画到今天的“水墨画”,近现代的中国山水画已历经了很多变革。从认为“中国画已经穷途末路”到实验水墨,风格迥异的水墨探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水墨在现当代语境下的演绎和延伸,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对此,张登堂认为首先要找好对传统的定位。在他看来,传统是“革新派”,不是“保守派”,中国山水画宋、元、明、清每个朝代都在进步,每个时期画家所面临的命题都是如何在继承传统中体现出时代的面貌。四十多年来,张登堂在国画艺术探索上沉潜往复,通过对前人笔墨技巧的临摹、学习和掌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笔墨语汇。作为一名北派风格的山水画家,张登堂的作品视野壮阔,大气恢弘,但他最擅长用的却是淡墨,看他作品画面的局部,墨色干净、淡雅、清丽,整体上却给人以厚重深邃之感,大有“四两拨千斤”的意味,真正做到了“远观其势,近取其质”,也充分体现了他建立在多年对自然的感悟、对意象的理性追求基础上的“画外功夫”。董其昌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时他还讲要“胸中脱去尘浊”,然后达到“丘壑内营”的目的。在张登堂的笔下,大自然的开合气象,天地间的运行变幻,无不呈现出一种难以名状的意境和浪漫色彩,其苦心孤诣,外人难以尽知,但其创造的“山河之美”已印在了世人的脑海里。

  在张登堂先生画室墙上的显著位置,悬挂着李可染先生三十多年前为他写的“天道酬勤”四个大字,以及李苦禅先生赠与他的“良工苦心”,许麟庐先生题的斋号“悟墨斋”。这并不是巧合,它寄托的是前辈画家们当年对这个画坛年轻人的赞许和期望。
  张登堂先生是一位成名较早的画家,1959年他第一次参加济南市的展览时还不到16岁。1978年,作为其中最年轻的画家,他有幸应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的邀请,赴北京进行大型画的创作。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他置身于吴作人、李苦禅、李可染、黄胄、谢稚柳、陈佩秋、陆俨少、钱松喦、黄永玉等南北大家中间,朝夕相处,共同进行艺术创作研究,仿佛置身于一座特殊的美术学院,使他领略到了艺术创作的真谛,也感受到了前辈名家的艺术和艺德的魅力。这个以创作为中心的创作组,既取得了优异的创作成果,又使年轻的画家得到了呵护与培养。至今谈起创作组,张登堂还深感自己的幸运,而这段经历,在使其艺术上得到很大助益的同时,也成为他艺途上的一大亮点。
  从艺者众,而有成者寡,实因多方因缘际会而成,而天资与勤奋二者缺一不可。张登堂的勤奋在画界是出了名的,就拿为全运会创作的《中华魂》来说,记者在现场发现,光是成稿前的草稿和小样就有大大小小二十几张,其认真投入的态度让如今的许多中青年画家汗颜。
  张登堂先生待人平和谦逊,笑起来憨态可掬,而内心却刚毅果敢,认准的事永不放弃。每次见到张登堂先生,记者就不由地想起多年前他所画的新疆沙漠中的胡杨树,其在恶劣环境下千年不朽的顽强生命力,不正是他自己为艺术敢于战胜包括癌魔在内一切困难的信心和毅力的生动体现吗?丹青不知老将至,壮心不已发新声。已过耳顺之年的张登堂先生,无疑已臻“人书俱老”的境界。而在他心中,艺术的高峰永远矗立在前方,他将以攀登者的姿态,继续前行……

   



相关文章
版权申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Google
    
网页 站内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大众报业集团山东新闻书画院主办
Email: xwshw@126.com
Copyright Reserved 2002-2010新闻书画网 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鲁ICP备060268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