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名导李沧东:不管哪个国家,现在人都普遍愤怒

2018-10-16 10:42:59 来源: 搜狐娱乐 作者:

  《燃烧》导演李沧东与贾樟柯对谈

  搜狐娱乐讯 (哈麦/文)今年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年度热门韩国电影《燃烧》被选作展映片,导演李沧东也被贾樟柯邀请来和观众交流

  这部电影改编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烧仓房》,也借鉴了美国作家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烧马棚》。通过一个悬疑凶杀故事,展现当下韩国社会现状和年轻人的心理现状。

  李沧东说,自己一直通过创作在观察社会,在思考,在和观众沟通。《燃烧》就是来源于他对“愤怒”这个主题的思考。“通过这些思考我发现不管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不管是哪一个人种,哪一种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现在人群都普遍处于一种愤怒的状态,所以我想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

  《燃烧》最早是在五月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首映,大受好评,最终获得了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最近被韩国选送为奥斯卡参赛片。

  贾樟柯:今天话题我想从几年前的哈萨克斯坦阿拉穆图开始说起,因为在几年前我跟李导演一起去阿拉穆图参加一个电影展,那时候距离他的上一部影片《诗》拍完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了,我问他最新的电影什么时候拍?我们等了很久了。然后李导演说我一直在写剧本,没有确定要拍哪一个。距离《诗》八年之后,他拿出了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燃烧》,我也听李导演说,在这几年他准备了一些剧本,但是大部分的剧本都跟愤怒有关。那我想请李导演谈一下剧本的准备,为什么决定拍《燃烧》这部影片?

  李沧东:在过去的八年里,其实我也并没有闲过,我一直通过创作在思考,今后我电影的一个方向还有如何通过电影来和观众进行更好的沟通,还有当今社会存在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我一直对这些进行着思考。通过这些思考我发现不管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不管是哪一个人种,哪一种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现在人群都普遍处于一种愤怒的状态,所以我想对其进行深入的探究。

  之所以拍《燃烧》,最开始的时候我也和我的编剧,今天编剧也来到了现场就是这位在座的吴正美女士,对于如何来拍关于愤怒题材的电影我们进行了很多的思考,也写了很多的剧本。之后是日本NHK电视台向我提议将日本的一些短篇小说进行改编,我们的吴正美编剧就选上村上春树的小说开始了构思。虽然村上春树的这一部小说看起来跟我的主题愤怒没有任何的关系,但是随着深入的理解,其实它是有一些内在的联系的。

  贾樟柯:我想了解就是因为这个电影的主人公是年轻人,你对韩国的当下的年轻人的生活,对他们的日常困境有什么样的一个观察?对你来说怎么理解现在的韩国年轻人?

  李沧东:我觉得中韩两国年轻人还是不一样的,中国现在正在经历飞速发展阶段,但是可能韩国年轻人在毕业之后他们就很难就业,面临着生活成本的大幅上增,还有房价的上涨。一方面是现实的窘迫,但是另一方面是整个世界整个生活环境改善,这样一个对比所以就显得他们对生活没有希望,这其实是韩国社会很大的一个问题。比如在《燃烧》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主角叫本,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富二代,他其实知道社会是有问题的,只是他不知道具体的问题是什么,因为这种思想上的差距导致他对生活的无力感更加强烈,把一些愤怒也只能更加深刻地掩藏起来。

  贾樟柯:《燃烧》这部电影改编自村上春树的小说,也借鉴了作家福克纳短篇小说《烧马棚》,那么想问你作为一个作家,在改编小说的时候,从小说到电影做了哪些调整做了怎样一些属于导演的思考?

  李沧东:村上春树的这部小说主要是围绕了一个小的谜团展开的,第一个就是主人公到底有没有烧这个仓库,第二个就是小说里面这个女人到底有没有消失,通过这个小说里面的疑团,经过一些电影上的处理,其实可以把这个延伸到更多的疑问上。回答电影中存在的这两个疑惑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把电影中的这个疑问延伸到对生活的思考上去,比如说究竟什么是生活?我们看到的东西是否就是真实存在的东西?生活中的困难到底是什么?希望通过这种思考来引发观众对于生活本质的思考。

  贾樟柯:下面一个问题是一个中国女演员拜托我问李导演的。这个中国女演员跟我一起去了哈萨克斯坦,李导演给我们拍了非常多的照片,这个照片还保留着。她是赵涛。赵涛因为她在香港有工作,所以她今天有一个礼物首先要送给李导演,是一个印有关二爷的香炉。赵涛很想问一个问题,因为她看李导演的采访,李导演曾经说过,像他这样阅历深厚的人没有什么女人他不懂的,他也确实是特别会指导演员,大家还记得在《密阳》的时候,他让全度妍获得戛纳最佳女主角奖,包括这部《燃烧》的女主角其实是一个新人,演的也非常好,赵涛和我本人也非常想了解导演和演员的合作,指导表演的方法。

  李沧东:首先非常感谢这个礼物,确实很喜欢也很意外,我们吴正美作家来平遥就是想要见赵涛演员一面,但是她不在所以非常的遗憾。

  对于指导演员可以说有一百万种方法,是非常丰富的。我在现场的时候经常会对演员说这样一句话,让他们不要演戏。我希望比起指导他们说如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情感,我更希望他们能够自发通过自己内心的理解还有自己的感悟来表现。

  但其实并没有刚刚说的那么一句话那么简单,演员他们都有一种强迫症,他们有非常强烈的表演的欲望,所以其实在理解人物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演员他会受到非常非常多各方面的干扰,我所做的工作就是在演出的时候希望更好的帮助演员,让他们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扰,而是从自己的内心来理解人物的一些情感。

  但是其实导演在现场指导的时候自己也会不自觉的陷入到对角色的理解中,从而来影响演员对角色的阐释和发挥。

  贾樟柯:今天我们来了非常多的年轻人,很多都是年轻的电影工作者,李沧东导演在八十年代包括九十年代他是一个韩国著名的作家,特别想了解一下从文学到电影,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转变成一个电影导演?那么在他从事电影的最初的那个年代,经历了什么?我非常想让李导演分享给大家。

  李沧东:我自己最开始从作家转为电影导演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如果一定要说其中一个原因的话就是跟我个人有关,我当时在作为作家的时候其实也有很多作品写的不好,晚上辗转反侧写不出一句话的时候,那个时候就在想如果能有人来代替我把我头脑中的想法表现给大家就好了。

  后来就当了电影导演,导演不像写小说那样需要自己花费很多的心思,虽然有的时候要跟编剧来讨论如何写这个剧本,但是其实自己亲历亲为的事情动脑筋的事情没有写小说的时候那么多。但这里并不是写了小说就能拍电影,也没有这个意思。

  我觉得拍电影和写小说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就是我在写小说的时候并不是像村上春树那样最畅销的作家,所以我没有办法在一个最广的幅度上和广大的读者朋友进行沟通进行交流。但是当我当了电影导演之后我可以跟更多的观众分享我的想法,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变为电影导演的一个契机。

  最开始在当电影导演的时候也想过很多这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更广的层面上跟更多的观众进行沟通,最开始在拍电影的时候也借鉴了一些韩国传统电影的拍摄手法。我觉得在当作家的时候更多在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当电影导演的话需要在更大的层面上跟更多的人进行沟通,所以如何的和更多的人达成有效的沟通这也是我自己一直思考和苦恼的一个问题。

  贾樟柯: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导演第一部影片是《绿鱼》吗?可不可以给我们讲一下《绿鱼》这部影片的拍摄的情况?怎么样完成这部影片的?

  李沧东:第一部作品《绿鱼》在推出的时候是韩国1997年,那时候韩国电影产业处于一个低谷,当时的情况就是给人钱他们也不会去看电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电影作品来和更多的观众进行沟通,其实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也只能拍类似于《绿鱼》这样的作品。当然我们在选择《绿鱼》这个作品的时候也进行了非常多的尝试,其中也有一些当时人难以接受的东西我们都放到了里面。

  贾樟柯:还想请导演说一下,因为即将有很多进入电影行业的学生,我们今年有来自中国7个电影学院的同学参与平遥国际电影展,你对这些年轻的即将开始自己创作生涯的电影工作者有什么样的一些建议?

  李沧东:对于新人导演来说我认为最重要一点还是需要来思考如何通过电影来和观众进行沟通,需要找到自己的沟通的方式,不管你是选择拍摄商业电影还是要选择拍摄自己的独立电影,一定要找到自己的沟通方式,像很多的艺术电影、独立电影它们虽然看起来都是非常艺术性的,但一直也在探寻和观众之间沟通,所以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初心。

  对于新人演员来说虽然电影导演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职业,但是其实演员也是非常辛苦的,因为他们有可能不一定拍到自己想要的角色,他们更多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希望新人演员在接收到角色的时候能够更多进行思考,将这个角色演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只有自己特性的角色,而不是在大街上随处可见非常普通的角色。

  贾樟柯:刚才李导演多次强调了思考,通过作品如何跟大众来进行对话,进行沟通,特别他说即使是一个独立电影作者型的电影也要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在某种方面跟我们今年平遥国际电影展的主题电影回归市集设立的初衷不谋而合,确实平遥国际电影展也是试图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来重新思考电影跟观众的关系,跟大众的关系。下面,我们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开放问题给大家。

  观众:我们都知道李导演之前当过韩国文化部部长,和导演这个职位比起来,您更喜欢哪一个职位?

  李沧东:当然是更喜欢电影导演。其实并不是想当文化长官才去接受这个职位的,当时也拒绝很多次,没有办法,最后还是接受这个提议。我觉得在当文化长官的那段时光应该是我职业生涯里面最艰辛的一段时光。

  观众:我是一名山西籍电视人,我想对李导的提问是,因为韩国整个在综艺市场是很影响中国的综艺节目,很多中国综艺节目也是在借鉴,有没有可能或者有没有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将韩国的综艺或者整个综艺市场节目与电影进行融合?

  李沧东:其实现在在韩国综艺对各处的影响都是非常明显的,不管是电影还是新闻,现在受到综艺的影响都很多,比如说像《燃烧》这部电影里面主角并不是非常经常出现在各种综艺节目上,没有进行很大的宣传,所以在韩国《燃烧》它的上座率还有它的反映度都不是很高。

  观众:《燃烧》是我看您的《密阳》、《诗》之后的第三部电影,《燃烧》这部电影我看了应该是第三遍,每一遍的感受都不一样,关于电影创作者想向您请教一下如何用一些具体的细节来表现您的思想?

  李沧东:这是一个看起来比较简单其实也是非常难的一个问题,如果你在细节上不能够更好的打动观众,那么这部电影就是没有任何力量的,因为正是细节才能够更好的打动或者是更好的对电影进行一个阐述,这也是所有电影人所面临的问题,我认为细节其实并不是通过仔细的思考得来的,而是一些偶然的机会来发现,然后更深地进行挖掘,这样才有更好的刻画。

  观众:看了电影以后很多疑问,相信很多观众会跟我一样,比如说猫是不是真实存在?那口井到底有没有?包括就是最后钟秀杀掉本的那一幕,在这一幕之前钟秀在屋里写稿子,会是真实发生吗?导演可能会说心中的想法不一样,就像海美吃橘子一样,关键你信不信,但是我想问导演,你心中的这些答案是什么?

  李沧东:也没有办法回答你的这个问题,第一因为普通的悬疑片会通过过程最后告诉你这个事情究竟是怎么解决的,但是在《燃烧》里面希望更多演员是通过解决疑团这个过程来对故事究竟是什么进行更多的思考,就比如刚刚这位观众提问到的究竟钟秀杀了本这一幕是电影里面真实存在一幕还是小说里面一幕,是想留给观众思考的问题。

  观众:我最喜欢的三个导演,贾樟柯导演、李沧东导演还有杨德昌导演。我想问一下李沧东导演,您在每一部作品里面都有对宗教一些诠释,尤其在《密阳》里面,这部片子我也看到了一些对于人与宗教之间的探讨,对于人与宗教的关系您是怎么看待的?

  李沧东:我们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痛苦,有的痛苦在生活中无法得到排解,这种情况下,宗教也许成为我们唯一的寄托,我自己并不是很确定是否通过宗教我们能够获得幸福,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宗教确实是能够给我们很多的安慰。

  但是由于过度的信仰宗教有的时候也会导致一些困难,历史上也会有因为宗教而爆发战争的这种情况,我本身对宗教确实是有一定的关心程度,但是我更关注的是信仰宗教的人群他们为什么信仰宗教,宗教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影响,以及宗教和人之间的联系。

  观众:女主角在夕阳下跳舞的时候,背景有一个韩国的国旗正在飘动,这个时候摄影机是对着夕阳的西方。这个镜头停留的时候是往右摇停在北方,我想问一下导演对于韩国跟朝鲜两个国家年轻人在不同社会体制下的生存的压力是有什么感受?包括我在片子里面也看到了电视里放着特朗普的讲话,这些就是两个不同社会体制下的年轻人的一个思考,我想可能您有什么感受。

  李沧东:在这个电影女主跳舞场面里面出现国旗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来说是赋予了一定的政治性意味的,但是在这个地方女主跳舞我更多想表现出女性对于自由的一个追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和政治有一定的关联。

  第二个关于国旗从西向北移动的这个画面,其实就是一个机位的自然的移动,并没有很特殊的意义。

  第三个关于在电影里出现特朗普演讲的画面其实只是想表现出韩国人日常政治生活的一面,不光是在韩国,在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大家关注政治这都是很正常的。同时我认为其实政治也是生活中一个要引发人思考的东西,所以希望通过电影能够引发大家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