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正文:有内容价值的节目就有生命力

2019-02-19 13:26:53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新华网北京2月19日电(记者张淳)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开始,到后来的《见字如面》《一本好书》推出,导演关正文已然成为文化节目品质与口碑的象征和保证。作为节目的创始人和总导演,关正文始终关注节目蕴含的内容价值,着力探寻传统文化的新媒体表达,并致力于激发大众的阅读热情,从而打造出一档又一档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文化节目。正如关正文所言,“我们针对的是终身学习型人群,终生需要理性的去完成自己个体生命价值成长的人群。以内容价值为主的节目,应该可以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信件的价值在于在多大程度上对当下人有成长滋养

  2016年底推出的《见字如面》如今已进行到第三季了,对于导演关正文而言,真正的好节目并不会遭遇类似“综N代”的疲态问题,反而会是越做越顺。因为在他眼中“以内容价值为主的节目,不需要在形式上自我折腾,只要节目能够提供相对恒定或者是逐步提升的内容价值(就可以)。因为大家看你主要是看内容价值,(有了价值)节目的生命就可以延续下去”。

  在关正文看来,节目的每一季“都是全新的一季”。“我们自己评估第三季在整体水平上比前两季更成熟,对于所读信件与当下受众之间的联系,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把握。”在节目形式上,当读信人独自在台上的时候,为了避免观众被舞台上的其他因素分神,关正文做出了“一个特别且有限度的尝试”:我们使用了大屏幕,大屏幕上也给出了关于每一封信的视觉物料,比如写信人是什么样子,收信人是什么样子,当时历史背景什么样子等等。但是我们有意识的把他们都做成黑白的,这样就读信人他自己是彩色的,而且所有的灯光都打在他身上,观众再坐的聚拢一点,就可以起到凝聚注意力的功能。”

  《见字如面》对信件的选取一向是极为用心的,对于关正文而言,选择信件的首要条件“是出于我们的本心,就是我们自己要觉得它真有价值”。无论是信件内容本身还是背后的故事,都是关正文所看重的,“当代人阅读历史,实际上也是为了寻找当下我们的个体生命怎样去应对社会、应对他人。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选信不光是看那些僵死的知识,比如说1000年前有这么一个人,他写过的一封信,他是哪个皇帝,或者是当过什么官,他有什么成就,不光是为这个,主要还是看他的信件的内容给当下的人看,可以吸收到什么东西。选信在相当程度上是看是否能给的受众提供个体生命的成长滋养。”

  对信件的演绎同样是一个艺术创作过程

  选信之后,就是选择读信的人,在第三季中,观众不仅依然能看到赵立新、归亚蕾、何冰等老戏骨的身影,还能见到蔡康永、杨澜、董勇、陈数、王自健、戚薇等诸多新朋友的加盟。至于如何让对的信碰到对的人,关正文也是颇费了一番心思,“什么样的信,什么样风格的信,或者是写信人的性格状态,适合什么样的艺术家,我们大概都有一种互相的感觉。”

  在将信件推荐给艺术家的时候,节目组通常都会推荐不止一封信,“艺术家如果对这封信有感觉,就留下处理。如果说对这封信没感觉,就退给我们。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艺术家觉得没感觉,但另一个艺术家说这个特别有意思。那么实际上,就是说对信件的演绎,同样是一个艺术的创作过程。”

  拿到信件的艺术家一方面要确认,演绎的这封信的价值;另外一方面就是能否将它呈现出特别精彩的一面,“这个时候他就会进入一种创作状态。艺术家的创作实际上是一个通过精心的准备、然后充满细节的演绎信中的每一句话、非常好地处理和设计每个细节的过程。”

  有了嘉宾的精彩演绎,加之经典著作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都为节目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典作品如果从市场的角度来讲,它最大的魅力就是特别安全和稳定。那天我碰到几个编剧老师,他们都说这个节目好,然后我说这个节目好主要是原著好。因为如果我们自己去编一个故事,你要想编过毛姆、马尔克斯、赛林格,实在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

  但也正因为经典作品拥有的无穷魅力,在创作时关正文总是小心而谨慎的,“我们应该承认,之所以它是经典,它能禁住时间考验,真的是因为它的作品品质、它的价值非常高。我们的难度更多的是你真敢去触碰经典的时候,你的产品是不是对得住这份经典?你完全有可能把人家经典给弄糟了,让热爱经典的庞大人群指责你,说你不够有诚意、不够有水准,所以对我们来讲这是最大的压力。”

  “所以,每次的改编、每次现场呈现的拍摄,我们都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