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娱乐>小逄观星

闻听胡导拍"红楼"

 

 

  提起胡玫导演,那可是影视圈里的大姐大。自1998年执导《雍正王朝》之后,胡玫连续将《忠诚》、《汉武大帝》、《乔家大院》端上央视一套黄金档餐桌,让观众大快朵颐。以胡导的资历和名气,拍部中不溜的《红楼梦》并不难,难的是被大家接受。胡玫坦言自己压力很大:“最难就是拍好,因为一个好字的标准太难说了。”我很喜欢《红楼梦》,更希望看到最新版的同名剧,禁不住想跟胡导聊几句。
  王扶林当《红楼梦》导演时是35岁,胡玫的年龄早就超了这个数。年龄大点,可能经验更丰富,但也可能更保守。年轻人拍的东西,跟中年人、老年人拍的东西绝对不一个味儿。对《红楼梦》的理解,可能年龄越大体会越深,但我还是要对胡导讲,即使不是年轻人,心态要年轻,要像年轻人一样的“大胆”,当年王扶林的外号是“王大胆”,我觉得胡玫千万别被人送顶“胡小胆”的帽子。不大胆,干脆就别接这个活。1983年开始拍摄《红楼梦》的时候,人心还不这么浮躁,36集的电视剧前前后后倒腾了4年。现在人心比20年前浮躁得多,出品方要效益,要赶时间,要压缩成本,怎么办?只能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该拍的镜头,省了;该说的台词,免了;说白了,就是该投的钱,不投了。所以我很替胡玫担心,一定要对复杂的大环境给拍摄带来的难度有足够的估计。
  原来拍《红楼梦》,演员要培训,读《红学概论》,读原著,王熙凤的扮演者邓婕说自己《红楼梦》就读了三四遍。现在的演员娇贵啊,那更是浮躁上加浮躁,出名要早,不能吃苦,有的演员读名著还头疼,还没出名先耍大腕的脾气。还有,说情风肯定刮进大观园,你不看好的演员,有人就逼着你或者求着你,让你给他们照顾个角色,诸如此类。胡导啊,你等着吧。如今的“大观园”里可全是金枝玉叶,不好伺候。
  从观众角度讲,老点的观众受原版的“红楼”影响太深,觉得贾宝玉就该长得像欧阳奋强,林黛玉就该是陈晓旭,邓婕就该是王熙凤。稍微有点出入,就觉得违背了曹雪芹。胡导你怎么办?这就看你的本事了,看你起用什么样的人,给我们什么样的宝二爷、凤辣子了。
  从传媒角度讲,娱记们就怕艺人没事。有些不负责任的娱记,你没事还能给你整出点花花事儿来。对于一部电视剧的拍摄进度,媒体恨不得来个现场直播,演员与演员之间绯闻啊,导演与演员之间的磨合啊,制片人与导演之间人员使用啊,都会成报纸娱乐版的头条,而被添油加醋地渲染。对于这个干扰,胡导该有足够的戒备之心。
  胡导你接了个挠头的活。其实也没有什么,大胆地把一切都忘掉,包括年龄,关闭了所有的窗户,把心灵打开,跟曹雪芹对话,传达出自己对《红楼梦》的独特理解吧。王扶林拍的《红楼梦》遗憾不少,但我佩服他的一个原则,那就是“不用名演员”,他说“用名演员不堪设想”。因为剧中都是十几岁的小孩,用名演员年纪太大,演不出那种天真可爱、两小无猜,比如剧中宝玉在黛玉房间挠黛玉的痒痒,那不是成名后的演员能演出的感觉。再就是面孔太熟悉,给观众造成视觉上的疲劳。无论是《雍正王朝》、《忠诚》还是《汉武大帝》,胡导起用的都是名角带戏战略,我期盼胡导这次是名著带戏,一个名角也不要。等拍完了,收获一大堆名角。
  新时代,需要全新的《红楼梦》。刘心武能凭三寸不烂之舌,引发全民读《红楼梦》的现象,咱胡导有这么好的条件,只要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足够的胆量,足够的平常心,该听的话一句也不丢,不该听的话半句不入耳,拿出足够的时间,就能拿出一部让观众眼前一亮的精品。

陈凤祁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