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王恋"时隔三年真相揭秘:原是邓建国炒作失控
2006-07-21 19:09:33
SRC-71
|
|
|
|
|
本报讯 张艺谋与王海珍的“恋情”,可谓内地娱乐圈2001年以来最大的一桩悬案。媒体指证的炒作幕后主使一直不承认“张王恋”是自己所为,媒体也拿不出过硬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说法。时隔三年,“张王恋”的炒作真相终于被揭开。 事件回顾:娱乐圈平地惊雷 2001年2月27日,香港某报在娱乐版头版用3/4的篇幅刊载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国际知名导演张艺谋地下情曝光,而他的新情人是当时19岁的模特王海珍。据该报道称,继巩俐、章子怡之后,张艺谋已于1999年找到了自己最为满意的“第三春”——首届中国模特大赛冠军得主王海珍。报道更称,某日,张艺谋与王海珍在一间中国餐厅吃饭,兴奋之下饮了不少红酒,王海珍不胜酒力,张艺谋马上搀扶王海珍返回酒店,有情人于是度过了彼此都难忘的浪漫一晚。 张艺谋新恋情曝光后,记者采访了正在拍广告的王海珍,王海珍对此事没有否认,并坦承张艺谋是个体贴浪漫的男人。记者问她是否已将一切献给张艺谋,王海珍笑得十分灿烂,一句“好平常!”之后结束了访问。 事态发展:局面超出预想 在各大媒体都潮水一般跟风报道"张王恋”的时候,个别“细心”的记者从报道中找出了一些漏洞,他们于是做出了一些指责性的报道。这时,几乎是国内的报纸都开始着力去寻找整个事件的幕后操盘手,有指向邓建国的,有指向王海珍本人和她的经纪公司的。一篇篇的报道文章都对“张王恋”的真实性质疑:“1999年的事情为什么现在才爆出来?这里面一定有蹊跷。”事实上,在经过各大媒体一周的跟风报道后,“张王恋”的影响已经超出了策划者预想的情况,他们没有办法收拾残局了。 解决压力:眼泪化解危机 2001年3月3日,天津某报的报道称,王海珍两次给记者打来电话。电话中,她非常激动地对记者说:“我太冤枉了!本来我没拿这当回事,以为就是一些小报不负责任的报道,没想到是这样,炒作这事的媒体太恶毒了!……”说着,电话中传来哭泣的声音。 在事态发展出乎意料后,邓建国的巨星公司策划部主任谭飞想到的是:用女人的眼泪来稀释媒体带来的负面压力。于是,王海珍明确告诉媒体:“张王恋”是莫须有的,是有人想借张艺谋毁我。她还告诉广州媒体,将起诉最先报道“张王恋”的香港那家报纸。一直不说话的另一主角张艺谋则在两会期间告诉记者“女友之说纯属无聊”。邓建国也赶紧表态称连续剧《正午的供词》不会起用王海珍来主演。 事情真相:失去控制的预谋 "张王恋"是炒作,事情的脉络也很清晰,有知情人士指出,整出“张王恋”是一场真正的炒作,但却是操作者失算的炒作。 事实的谜底是:邓建国当时确实很想签下王海珍,按照他最初的算盘,不但能通过张艺谋与王海珍之间的微妙关系来炒作王海珍,也宣传了《正午的供词》,借此达到人红戏也红的目的。但是,媒体的舆论压力是他们始料不及的,无论是邓建国或者是谭飞当时都没有胆量出来承认是自己的杰作,原因很简单,邓建国知道,要是承认了,那么他将会被口水淹死,更会得罪电影界宗师级人物张艺谋。然而,邓建国和王海珍的知名度都得到极大的提升。 谭飞在《娱乐江湖》一书中有一段意味深长的话:“邓建国也明白自己跟张艺谋永远不可能合作了,这是他最大的憾事。他一再告诫自己:以后尽量不再拿张艺谋说事儿。” (郎启波) | |
|
编辑:
liuyun |
|
|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
|
|
|
|
|
|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