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致庸非常可歌可泣,我非常吃惊,感觉他像当时的“活雷锋”。 ■我姥爷当年曾是山东最大的古董商,我的这些兴趣也许来自小时候的熏陶。 ■我怀疑我选女演员的角度出了问题。但我选男演员绝对能选准。
本报记者 郝东智
正在央视热播的《乔家大院》,收视率位居全国电视剧第一名。3月2日记者电话采访了该剧总导演胡玫。一个小时时间里胡玫侃侃而谈,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电影情结,拍摄《乔家大院》的机缘,并毫不掩饰地指出了电视剧存在的不足,颇有一些山东人的直爽。 谈《乔家大院》:本想休息却挖到了金矿 记者:《乔家大院》在央视热播创收视率新高,作为导演您认为这部剧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胡玫:这部剧好看在哪儿,这问题该你们来回答,或者去问观众。从头到尾我们就是负责创作,尽力去做。对于一个导演来说,没有哪个作品大、哪个作品小的区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导演的工作不是以作品大小来评判的。 记者:首次涉足晋商戏,对您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怎么想到要拍摄这个题材的? 胡玫:我原来做过的一些古装片像《雍正王朝》、《汉武大帝》,都有一些文化上的准备,但《乔家大院》却不一样。我是逐渐认识晋商文化的。刚开始我感觉《乔家大院》不过是讲乔家的事,就这么大一个地方、就这么几个人,再大也大不过“王朝”“帝国”。我想就当是个休息吧,因为那时我对晋商文化的概念几乎是个零,仅此而已。 记者:那您这种观念是怎样扭转的? 胡玫:这次能拍摄《乔家大院》,多亏了著名制片人孟凡耀找到我。我一看,本子的故事和人物都不错,就一口气看了十多集,凭借多年做电视的经验,我嗅出了这里面有“金矿”。 在创作上我是持有怀疑的,我要去山西看看。这是我第一次去山西。当我走进祁县乔家大院的时候,它的建筑风格和文化气息,让我肃然起敬。乔致庸的故事非常可歌可泣,让我非常吃惊,感觉他像当时的“活雷锋”。同时我也深深地不理解,剧组来拍乔家大院,当地的老百姓都很欢迎,乔家可是以前的地主老财啊!乔家为什么能有这样的魅力?和普通观众一样,我的诸多问题和不解都是逐渐解决的。 记者:影视作品是有缺憾的艺术,对于《乔家大院》这部剧,您有没有遗憾之处? 胡玫:这部电视剧的缺陷蛮多的。我觉得我们对晋商文化的研究还不够,在剪辑中也出现一些纰漏。比方在“乔致庸去包头”的情节上,乔致庸过了杀虎口进入包头,又走了一回雁门关,这违背了地理常识,显然是错误的。 这个错误是由于仓促修改另一个错误造成的。当时在审片的时候,发现乔致庸的哥哥出殡和他结婚在时间上发生了冲突,我一看糟了!只好把原来乔致庸去一次包头的镜头,拆分成两次去包头,因为时间仓促就出了这个地理常识错误,实在是不应该!细心的观众还会发现,这一部分人物的台词和口形对不上,也是因为镜头拆分造成的。 记者:有观众反映,陈建斌为蒋勤勤洗头时,蒋勤勤的头发“突然变长”了,怀疑这是一个穿帮的镜头。 胡玫:这是吹毛求疵。勤勤是披肩发,拍洗头那场戏时,我根本没有拍到头发的末端,你怎么能看到头发的长度?当时我做的是一个特写。对不起,我根本就没告诉观众头发的长度。 聊女性视角:我选男演员绝对没问题 记者:您作品的风格远远超出了人们对一个女性导演的想象,在您看来性别差异对导演风格的影响大吗? 胡玫:性别差异是很本质的差异,有时候女人和男人的看法就是完全不同的。有些男导演选女演员一选一个准,一造一个明星,可本导演就不行。我老怀疑自己选女演员选不好,老有人说我选女演员选的不合适,我总觉得冤枉,还觉得她是最合适的呢!所以我怀疑我选女演员的角度出了问题。(笑)这次的女演员干脆我就不选了,是摄像师和制片人选的。男演员是我选的,不是吹牛,我选男演员绝对能选准。 记者:2004年您导演了电影《芬妮的微笑》后鲜有电影问世,为何没有继续拍下去呢? 胡玫:我以前特别想拍电影。电影最能体现导演的风格和技巧,要能拍个片子到国际上获奖,那该多牛啊!(笑)那时感觉拍电视剧是“屈尊”。拍电影对我来说更从容些,一部90分钟的电影可以拍70天,但电视剧却要在五六天内拍完,拍电视剧太累了。 记者:那您会继续拍电影吗? 胡玫:我学的就是电影,所以一直想拍电影,就是现在每天也拿到不少素材。但电影面临的票房问题很现实,总没有合适的机会。国际上票房认可的大导演,我不是;国内票房靠投资方,可我看好的题材投资方看不上,(笑)我也没法拍。现在我摸着拍电视剧的窍门了,觉得拍电视剧也挺好的。那么多老百姓围在电视机前看我的作品,议论剧中的主人公,让人感动。以后我可能还是拍电视剧多一些。 说作品内涵:大都遵循“真善美”原则 记者:《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和《乔家大院》都是气势恢宏、文化深厚的大制作,您是不是偏爱此类作品? 胡玫:我觉得这不算是偏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讲述方法。外人看来我有特殊的气质,不过是这些作品给大家的印象罢了。我拍摄的作品大都遵循“真善美”的原则,要把电视作品比作一棵树,我不但栽树,还要研究这棵树的花、枝叶和栽树的土壤。对土壤的研究,似乎给人看来就更有文化。 记者:拍摄历史性比较强的作品,需要很多积累,您有时间学习这些? 胡玫:我平时上网看新闻,或者出门的时候,喜欢留心看哪里有出土文物了,哪里发现消失的国度了……一直有这种兴趣。不好说这就是学习历史文化,我就是喜欢关注这些东西。我姥爷当年曾是山东最大的古董商,在山东淄博、济南等地有50多家古董店,我的这些兴趣也许来自小时候的熏陶。记得在上大学实习拍摄的时候,在一个小店里看到一个“鸡食罐”,我认出那是明代的一个烛台,就花了1块钱买了下来,现在那个烛台都价值上万元了! 以前我爱看金庸的书,感觉特别好看,简直是百看不厌。我也喜欢看二月河的书。拍《雍正王朝》的时候,背景上有个阔叶的植物,我一看不行,这种阔叶植物当时还没有传入中国呢!多亏有这方面的知识,我才避免了这个错误。 记者:听说因为特别喜欢日照,您的下一部作品也将在日照拍摄或者制作? 胡玫:我奶奶是济南人,我们家山东的亲戚很多。去年我去日照还买了房子,我太喜欢日照的阳光和空气了!我的房子有个特别大的地下室,就是想把它做成工作室用来剪辑《乔家大院》。但是剧组同事说怕地下室弄潮了带子,就没在日照做后期。 我现在手头有两部戏,但都在审批中,估计一个月内就能批下来。我希望有机会还是要把作品拿到日照来做,我太喜欢那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