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篇幅所限,不能面面俱到,本菜单将重点放在常规的剧情片和纪录片上。而对
|
当然我们也知道,有钱又有闲去看香港电影节的人并非多数,所以这个专题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推荐最近一年内那些值得留意的好电影。它们有些已经出现在碟市上(我们也都已经作了标注),有些等着将来被我们一眼认出。去不去香港不是题旨,为你对电影的爱添砖加瓦才是我们的用心良苦。
注:本专题所有片名以香港国际电影节场刊文字为准。
《我父亲罗塞里尼》
(My Dad Is 100 Years Old)
虽然只是16分钟的纪录短片,却是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首先导演Guy Maddin是个鬼才,他喜欢拍黑白片、仿默片,这部片对话、构思都很巧妙,而且有幽默感。更难得的是意大利著名导演罗塞里尼的亲生女儿伊莎贝拉扮成片中的人物:费里尼、希区柯克、卓别林,甚至她那个大肚腩的爸爸。影痴会很喜欢的一部作品。
《你·我·他她他》
(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
去年的一部话题作,虽然是非主流的独立作品,票房却大获成功。导演的表现令人侧目,用别样的目光去看待美国人的生活,令人眼前一亮。
《日之丸》
(The Sun)
讲日本裕仁天皇的电影,中国人一定要看。俄罗斯导演的角度与我们不同,长镜头的运用突出,对白古怪,画面被漂成单色,你未必能接受苏古诺夫的观点,但他自有他自己的电影世界。
《火车三段程》
(Tickets)
虽然是三个大师拍的三段式影片,但三个故事发生在同一列火车上,互有关联,比如英国导演肯·洛奇的那一段写三个少年到意大利罗马看球,一人的车票不见了,原来是被同车的伊朗人偷去。幽默得来颇有人情味。
《浮城志》
(Iron Island)
有趣的伊朗影片。一群落难的人生活在一艘废弃的邮轮上,仿如超现实的世界。人群由所谓的“船长”管理,又如一个国家的缩影,有很多令人莞尔的小细节,比如拿子弹壳当粉笔用,奇幻得来又有生活感。
《九连祷》
(The Novena)
貌不惊人的加拿大小品,很容易被忽略。探讨的是生死与宗教,但拍得挺成功。
《魔幻三生》
(The Porcelain Doll)
三段式的匈牙利片,讲人死而复生,有魔幻色彩,东欧风格突出。
《无医可靠》
(The Death of Mr.Lazarescu)
容易被忽略的一部佳作,首先貌不惊人,第二有点长(153分钟),题材很平凡,节奏不慌不忙,但是非常精彩。相信每个生活在城市中、每个跟医疗制度拉上干系的人看完都会有共鸣,因为讲的是一个人需要急救进医院,却因各种各样的理由被置之门外。丰富的细节令影片异常有分量。这样的影片在商业片世界上非常难见。
《灵欲荒原》
(Battle in Heaven)
话题作。墨西哥导演Reygadas的作品,语不惊人死不休,涉及西班牙的统治、阶级、天主教等话题,风格强烈,但旨意暧昧,是需要细细思考的一部影片。喜欢的人相信会很喜欢,不喜欢的人恐怕避之唯恐不及。
《猛鬼也投票》
(Home coming)
有时代意义,影片讲的是在伊拉克阵亡的士兵回来参加总统选举投票,借此来反对布什发起的对伊战争,能够用旧的恐怖片来包装这样富有当代意义的题材,非常有意思。
《午夜电影:Cult到入主流》
(Midnight Movies:From the Margin to the Mainstream)
记录分析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午夜场的现象,看昔日的坏品位如何同社会禁忌对抗。我称这类电影为“益智片”,在趣味中学到不少东西,是影痴就一定要看。
《戏梦芭蕾》
(Ballets Russes)
以二十世纪最出色的芭蕾舞团“俄罗斯芭蕾”为主角的纪录片,完全真人真事,故事颇具传奇色彩,而且材料丰富,看完发现:有时真实比戏剧来得还有戏剧性。
《熊人》
(Grizzly Man)
其实这次“我心狂野”栏目放映的三部荷索的作品都值得一看,特别是《熊人》,又是一部戏剧性强过剧情片的记录电影,“熊人”最后被熊咬死那一段,虽然没有画面,但有录音,连骨头被咬碎的声音都可以听到,相当骇人。
《沉冤白雪》
(After Innocence)
很特别的纪录片,讲以前的冤假错案受害者,在先进的DNA测试下沉冤得雪,但时间无情,深陷囹圄的时光已经无法追回,令人感慨。
《因反恐之名》
(State of Fear)
拍法普通,但是这段历史极富喜剧性,看起来特别让人有感触。讲秘鲁近代史一段用反恐之名发起的反民主战争,手段和小布什如出一辙,加上资料充足,事件本身有吸引力,看来如同上课一样。
《东海道四谷怪谈》
(Ghost Story of Yotsuya)
大名鼎鼎、怪谈片的经典,我也还没看,期待和大家一起在电影节上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