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篇
陈凯歌———中国唯一一枝金棕榈
陈凯歌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位曾斩获金棕榈大奖的导演。从《孩子王》到《边走边唱》再到《霸王别姬》,始终锲而不舍的陈导终于在1993年扬眉吐气。《霸王别姬》力压奥斯卡级作品《钢琴课》,终夺桂冠。
张艺谋———功亏一篑,耿耿于怀
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铩羽而归;1994年,《活着》高姿态来势汹汹,无奈俯首于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捧回了金摄像机奖,也算难能可贵;1999年,张艺谋竟因《一个都不能少》与戛纳的组委会主席撕破脸皮吵翻天,其在戛纳的名声也终于晚节不保。
侯孝贤———悲情城市,戏梦人生
侯孝贤是我国台湾电影界的巨匠,遗憾的是1993年的《戏梦人生》面对强敌《钢琴课》、《霸王别姬》,仅获评委会奖,而这竟成为侯孝贤在戛纳获奖历程的终点。此后的4次远征均铩羽而归,戛纳也因此成为侯老师的“悲情城市”。
王小帅———“第六代”的形象代言人
相比多年来只开花不结果的王家卫老师、没拿奖却评奖的杨德昌老师,王小帅实在是幸运儿———没实力自然拿不到奖,而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演员篇
巩俐———戛纳第一亚洲女星
迄今为止,巩俐是中国去戛纳参赛的影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女主角,《菊豆》、《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霸王别姬》、《刺秦》5次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1997年,巩俐更出任了戛纳电影节的评委。尽管巩俐至今不曾问鼎戛纳后冠,但来日方长,年龄在浪漫的戛纳从来不是问题。
张曼玉———王冠上最闪亮的蓝宝石
张曼玉曾拒绝戛纳评委会的邀请,未担任评委。而去年凭《清洁》在戛纳获奖时,张曼玉显得那样矜持、淡定、从容不迫。戛纳影后的头衔,无疑是女王金冠上最闪亮的蓝宝石———之所以说蓝宝石,是考虑到奥斯卡这颗十几克拉的大钻石,有朝一日也许亦难逃其手。
葛优———笑星的演技派证书
1994年的《活着》让葛优一举成名天下闻,因此,《活着》对于葛优而言的价值,远远大于老谋子———戛纳封帝堪称这位笑匠表演事业上从“恐龙”转型为“孔雀”的里程碑。
梁朝伟———表演大师的花样年华
戛纳电影节的审美确实令人摸不着头脑。2000年梁朝伟称帝戛纳的《花样年华》虽然表演的尺度极不好拿捏,但未必就比《阿飞正传》、《三轮车夫》、《春光乍泄》要难,不过,人家戛纳评委就认准这口儿了———难怪当曾经缠绵悱恻的“情圣”周慕云,在《2046》里以熟练处理男女关系的“情兽”周慕云的姿态再次出现时,震惊的戛纳忍无可忍、难以接受的态度异常鲜明而果决。
(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