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本届长春电影节举行了首场媒体记者与电影专家的公开对话。来自全国的百余位记者把思虑已久的尖锐问题抛向了9位专家评委,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观点碰撞,其中很多涉及本届电影节及中国电影的敏感话题。
记者:长春电影节与香港金像奖及台湾金马奖有多大差距?是否缺乏自己的特色?
谢铁骊(中国影协主席、长春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客观来讲,长春电影节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如举办露天电影、送戏下乡等活动。此外,它评的是华语电影奖。参赛的不仅有内地影片,还有香港、台湾、澳门的电影,以及海外的华语电影。这是其他电影奖所没有的。
记者:本届电影节中,郑洞天执导的影片《刘天华》参加了比赛,而郑洞天及该片的作曲章绍同同时担任电影节的评委。这种做法是不合国际惯例的。这是否会影响评奖的公平与公正?
谢铁骊:这个问题本来不应该让我们评委来回答,因为参赛影片的征集不是评委会决定的。但在评奖过程中我们都把握了基本的原则,该回避的都回避了。郑洞天导演《刘天华》下了很大工夫,把这部难度很大的电影拍得很成功。我们本该提名他参选最佳导演奖,但因为他是评委,所以就回避掉了,音乐奖也同样给回避掉了。
记者:本届电影节,第六代等年轻导演的先锋、另类影片较为少见。这是否因为评委对新人有偏见?
李国民(中国影协党组书记):我们是评委,不是组委会,征片是他们的事情。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本届电影节对所有电影都是一视同仁的。参赛影片风格、形式多样,主旋律或“非主旋律”都是丰富的,如美国、台湾的一些参赛片都是很新锐的。本届电影节参赛片中,属于处女作的就有7部,其中内地5部,台湾2部。
记者:与香港、台湾特别是国外影片相比,内地参赛影片水平是否较低?
尔东升(香港著名导演):在我看过的内地影产片中,有四五部影片让我吓了一跳。它们的水平非常高,其中有一部我认为是可以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不过这些电影水平差距很大,但即使是不好看的电影,它们的演员表演也很好,平均水平要比香港、台湾电影高。内地演员功底之深厚,的确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