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九天的第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今晚落下了帷幕。虽然这个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惟一的一个国际电影节还存在着不少值得改进的地方,但它所表露出来的新锐气象同样让人不能忽视。
两大亮点激活本届影展
亮点1:参展影片范围广了
“金爵”归属谁家,并不是观众关注的心头事,能美美地品尝电影盛宴,才是他们在电影节里最想干的一件事情。作为国内惟一一个国际性的电影节,海外影片的参展自然成为了电影节期间的一项重要内容。
虽然与往年不同,今年备受喜爱的“韩流”没有在本届电影节期间大规模入侵,但“德国电影展”却为影迷带来了16部耳目一新的德国电影,同时,意大利影片也应邀前来举办影展。此外,《杯酒人生》、《卢旺达饭店》、《范海辛》等优秀影片也纷纷作为参展影片亮相电影节。但让影迷们目不暇接的还不只是这些,为庆祝中国电影百年,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组委会还特地举办了中国新片展和中国经典影片展,分别为观众们带来了《栖霞寺1937》、《青花》、《一轮明月》和《家》、《夜半歌声》、《神女》、《万家灯火》等30部最新影片和12部经典老片。
亮点2:讲真话的电影人多了
今年的金爵论坛格外受欢迎,这倒不是因为论坛的主题具有多少现实意义,而是因为在论坛上能够畅所欲言、客观地讲真话的电影人越来越多。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每一场金爵论坛上深切地感受到。
在首场题为“功夫电影对世界的影响”的论坛上,中国功夫片的当家大哥成龙便毫不避讳地给中国功夫片浇上了一盆冷水:题材陈旧,人才严重缺乏!在世界电影产业峰会论坛上,临时被请到台上的贾樟柯在被问及“在目前环境下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时,也是脱口而出:作为导演,我现在最大的挑战,就是影片的放映和发行。话语不多但却直指中国电影软肋。作为金爵论坛的压轴场,“亚洲电影未来势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研讨高潮,在对“明星制”进行抨击之后,主持人何平更是直言不讳,痛陈当前国内电影三大怪圈:制片人只看中明星效应、过分追求大投资、导演擅长“臆想”。如果所有的电影人都能够如此,在这里脱掉“晃眼”和“虚假”的外衣,拿出审视与批判的态度来进行反思反思再反思,那么中国的电影就有希望了,上海国际电影节这个平台也就能够真正地体现它的价值所在了。
一大争议引出发展话题
对新导演是呵护还是考验
为内地电影导演尤其是新导演摇旗呐喊也是本届电影节的一大特色。
作为本届亚洲新人奖评委会主席的贾樟柯率先在媒体见面会上大声疾呼:我们有才华的新导演特多,要学会善待这些导演是一个问题,院线应该考虑多给年轻导演一些配额,多一些上映新人的作品,以应对好莱坞大片和内地商业大片。
但是有些电影学者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表示,新人就应该耐得住寂寞,不要整天抱怨大环境,没有人一开始就会有足够多的钱去拍电影,责怪观众不多,是不是也与他们拍摄的影片本身有关?说实在的,许多人开始听贾樟柯的话时都觉得很有道理,反而是感觉专家的话过于刺耳,但是随着电影节的推进,人们的看法却又开始发生转变。因为在其间他们见识到了部分新导演在取得小成就后的自大倾向,还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浮躁、盲目和职业精神的缺失。
一大遗憾折射影人心态
国内影人冷落电影节
很多年了,上海国际电影节就一直在质疑和非议中前行,尤其是它的国际性权威。但是今年,电影节的主办方应该为此责难稍微释怀了,因为从参赛影片上来看,今年的参赛片范围已不只局限于亚洲和欧洲,还延伸到了美洲,而演员方面他们不仅请来了好莱坞当红小生布兰登·弗雷泽担任颁奖嘉宾,还把奥斯卡影帝摩根·弗里曼给搬到了上海,此外还有德国著名的电影大师沃尔克·施隆多夫。但是与组委会的竭尽全力和国外明星队伍的逐步扩大相比,我们国内尤其是内地明星却依旧不为所动,少得可怜。
没有明星的电影节像是电影节吗?许多人只会这样发问,而忽视了明星匮乏背后的更多问题所在。据了解,与往年一样,组委会早在电影节举办的前几个月就向数百名中国演艺界大腕发出邀请,但遗憾的是,这些明星纷纷以档期为由,拒绝参加,只有张艺谋、冯小刚匆匆来又匆匆去,由我们国人自己组织在国内本土举办的惟一一个国际电影节就这样尴尬而又孤独地生存着。
本报上海6月19日电 特派记者 秦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