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绿茶》是一部从男性视角描述女性心理活动的电影。吴芳的心理概括起来就是想赢怕输。她试图在这个男性视角,做到保持自身所谓尊严的前提下,赢得理想中的爱情。
当然,在目下情欲放纵的都市中,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于是 ,吴芳的心理开始异化和分裂,凭空产生出一个朗朗啦。是的,朗朗是放荡不羁的,但是她还保留着一些底线,不让人是碰触。这样的两种人格都不能让人满足。朗朗迎合了男人的需要并顺势玩弄,却没有获得期望中的幸福;吴芳拒绝了男人的低俗要求,却得不到一个男人的真心。
当然,也可以说这是当代女性面临的两难处境。别忘了,作者是女的,呵呵。
其实这些东西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什么多重身份的掩饰,那都是十八世纪的英国女性小说家们玩烂了伎俩。我们关键看的是,一个正常的当代男性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把一个分裂的人格重新捏合起来的过程。所以,关键时候,我们的荧幕英雄——陈明亮出现了。
首先,陈明亮可不是傻瓜。从一开始,他就明白了吴芳的意思。吴芳和陈明亮一开始的对话就表明了这一点:
陈:你想结婚吗?
吴:你不想吗?
还有那几句:
“我为什么这么想你?”
“你真的喜欢我吗?”
哈哈,目标函数,约束条件都一目了然。陈明亮开始一步一步调查吴芳,慢慢的走向目的。
但是,现代女性可不是《石门夜话》中那样说几个故事就能搞定的。随着了解的深入,朗朗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她独立放肆,以虐待和折磨男人来宣泄对于目前这种怪异社会的不满和痛苦。
于是,陈明亮迷惑了,停滞不前了。他跑到朋友那里求助,却发现
问题的解决还得靠自己。所以,他决定孤注一掷。他开始在她面前褪去无赖
和匪气(呵呵,有朋友说片子里姜文好有霸气)外壳,没有了任何包袱,他尽诉一切怨恨与困惑,把选择权和主动权交给朗朗。
你不是说你懂男人和女人,也看得透这个世界。你说:“我充当的其实是心理医生的角色。”那么,好,一切交给你,让你决定。一方面让你充分了解我,并进而相信我;一方面让你把握主动,满足你的支配欲和补偿感。
结果,还是陈明亮赌赢啦。吴芳和朗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况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也都不完整,都不能让人满足。一旦遇到机会,她就会追求灵和肉的统一。
而突破的契机就是陈明亮那一抱。归根到底,男性最终还是要用强力来彻底了结问题。于是,升腾热气中微微的挣扎过后,两只手按在一起,吴芳的眼镜终于摘了下来,理智终于让位于感情……
影评:一部“有意栽花”的电影、一个“无心插柳”的惊喜
一部“有意栽花”的电影、一个“无心插柳”的惊喜
——也评《绿茶》
张元指导,杜可风摄影,姜文、赵薇主演的新影片《绿茶》已经面世一段时间了。在天涯也见过几篇有关该片的评论了,如同其他所有影片一样,有人喊好有人说坏。敝鱼也已经看过了,不是在影院,而是在自己那台每每关注现如今的硬件行情时都要为之痛心疾首的计算机上看的DVD影碟。影碟是在据称是亚洲最大的什么什么市场的北京图书大厦买的(保证正版),正是这DVD让我想到一些本不该搀和进对电影的看法里却又实在觉得值得说一说的东西,于是就跑到这里来倒一倒这肚子里的混汤滥水。
一、
首先既然是评电影,当然得硬着头皮充充内行,点一点(不让点也行,决不“非典”)。相信大家已经基本知晓剧情,这里就不赘述了。
1、《绿茶》给我总的感觉,这是一部略微洋溢着小资情调,拥有一点意识流魔幻意味,画面精美,制作精良,却又无论从演员、主线还是表演上都有点面熟的影片。刚刚进入剧情时,你也许会感觉它清高而淡雅,紧接着你也许会觉得它特别而有趣,往下看你也许会觉得它朦胧而莫测……但是,很遗憾,继续下去一切就像一个对自己以前的成绩感到出奇满意的不思进取之辈,再无所造就。当你看完它,回过头来审视之,你会发现除了刚开场那不到半小时的时光给你带来的新奇与喜悦之外,它的蒙太奇是令人感觉轻浮而不深刻的,它的对白是令人全身滋生软绵绵的痒懒之意的,而它讲述的故事更可能会令人产生某种不安……
2、从情节上来说。抛开编织精巧、专攻感情脆弱者的细枝末节,这是一部在剧情大框架上没什么创意的影片(这也许应改责怪小说的原作者)。热爱并熟悉着希区科克的朋友们,应该可以在影片进行到二又三分之一柱香(大概折合30分钟)的时候猜到整个影片的结局。这无非又是一个精神分裂或曰双重性格者的故事!只不过这回出毛病的是个美女,否则这个故事也许就不那么重要了。至于那些从始至终“沉迷”于一个“凄美”爱情故事,直到最后才明白朗朗和吴芳原来是一个银的银,我无话可说,只是由衷地想把俺多年收集的希区科克电影借给这些同仁开开“天目”。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只当此片是张元导演祭献大师的一部并不高明却融入了东方韵味的赝品。
3、从表演上来讲。这是一部赵薇可以借之改变形象(甚至有点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而老姜文却没有多大变化的影片。记得是哪位高人说过这么一句话:真是幸亏章子仪这丫头的及时出现,让我看清了赵薇这孩子还是满可爱的!且不论巩丽2号如何,就客观上讲这也说明了薇薇至少也是矬子里头能拔出来的将军!特别是这部《绿茶》里,且不论薇薇跟演技派什么的能不能粘上边,但至少她老人家已经从“玩戏”的沼泽中正式拔出走上了“演戏”的正途(真是不容易啊,他碰上的是张元不是老张家另外那个在影坛上混的败家子)。至少她这回是正正经经地塑造了一个有那么一点血肉的“角色”。特别是吴芳这个角色(或曰半个角色),塑造得不能说入木三分,至少也是跃然屏上。(喜欢这小妮子扮知识分子的样子,小眼镜、小脸蛋、白领打扮、谈吐庄重……哎呀~~~~~~啃、啃!言归正传。)至于那个无论是肌肉、身量还是长像都很丢亚洲人面子的,却偏偏爱好冒充中国硬汉的老姜文,我只能说:他,又在演他自己!
4、从技术角度上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部公开宣布的主演只能说是充当了智能布景的角色,而老杜手里的摄影机才真正担当了主演的影片。画面无疑是精美的,镜头运用无疑是一流的,场景是优雅的,色彩是鲜丽的,而特技和高难度动作是基本不存在的……因此,如果不是因为有了张、杜、姜、赵这四个人,我完全可以以个鱼名义为担保向大家强烈推荐这部“低成本言情片”!可惜了,有了这四块料的名字在封面上,成本就上去了。刚一开场,对薇薇面部的那个特写、咖啡馆里的多场相亲、陈明亮的一堆狐朋们欢聚的场面,以及最后迫不及待的俩银去开房间、倒地等等镜头,都堪称清神明目之佳品!老杜不愧是国际一流的什么什么!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从头到尾没有精彩剧情的支持,光靠老杜一人扛着,再好的技术最后也让人腻烦了。正像没有主旨光耍笔杆子的的文章被人叫做“泛滥词藻”,《绿茶》也有点“泛滥老杜”的嫌疑。
5、小结。如果说《绿茶》真的是杯饮品的话,那么我个人的感觉,它是一杯半温不冷、可能已经被人冲过三四遍的青竹叶。乍一看上去清热去火,喝到嘴里感觉的确跟白开水是有那么点区别,却又实在品不出太多味道,继续硬琢磨的话还会让你想起以前喝过的什么苦东西。推荐大家在茶余饭后,实在想不出该干什么的时候,可以观赏一下此片。
二、
《绿茶》的制作者和经营者们,肯定是很努力地妄图把它打造成一部现代城市人恋情的“新概念”作品。但是很可惜,至少我这个实用主义者没有落在他们的如意算盘之内。但是真应了“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绿茶》一片在它的情节与镜头之外倒是给我带来了一个不小的惊喜。不知是不是由于敝鱼孤陋寡闻、才疏学浅的原因,《绿茶》是我见到的正版DVD上市最快的国产“大片”(从声势上讲),而且其“热销”售价也相当“国情”!本文开头已经提到了,敝鱼的DVD是上上周在北京图书大厦专柜购买的,保证正版,当时的售价是DVD卖15元、VCD卖12元。在影片刚刚首映后如此短时间,以如此有亲和力的价格将影碟推向市场,且不论影片实际价值如何,仅这一姿态就很令敝鱼拍手称快,并且立即在脑海中浮现两个词:“识时务者”和“学乖了”!
联想到年初的那部《英雄》,挖空心思地搞悬念、轰轰烈烈地造声势、血雨腥风地反盗版……最终由于一个拷贝的丢失,演变成一场影视产品代理权获得方与制片方自相残杀的闹剧,一场监守自盗的、可笑可悲的闹剧!《英雄》那号称两个多亿的票房且不论其真假、虚实、组成细节,的确令人为国产电影市场腾飞的可能有点热血沸腾。但抛开影院和衍生产品市场,单看影碟反盗版一事,无疑《英雄》是失败的。因为它不但没能如片方信誓旦旦所言创造“杜绝盗版”的奇迹,反而上演了那一幕鲜活的讽刺喜剧,简直是反长了盗版者的威风!
其实,我国的影视娱乐市场自从VCD机普及以来,可以说人气命脉就在音像制品这一边。自从电视、录像机为奢侈品的那个电影盛行的年代一去不返以来,中国的电影市场就一直在低迷中挣扎至今。要想赚大钱就要靠影院票房,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大部分人已经形成了在很具私密性的家里或其他非聚众场所观赏影碟的习惯,这无疑使大量票房流失掉了。更加严重的是影碟等音像制品的廉价性、流动性、易复制性等越发加重了这种票房流失。面对这种情况,最直接的、连智商不足40的人都想得出来的两种办法就是:“提高音像制品售价”和“延迟音像制品上市”。这两招的目的都是要“逼良为娼”地把一部分喜欢在家看影碟,但又想什么都先睹为快的潜在观众推进电影院。
很显然,一部影片的潜在观众可以分成这样几个群体:就是喜欢到影院里享受效果的一类(少数)、影院和影碟都可以接受的一类、喜欢看影碟不喜欢或没工夫进影院的一类(比较多)、看不看都无所谓的一类(大多数)。于是一部宣传做得再好、口碑再佳的影片也只能稳定地获得第一类观众的票房,动容一部分第二类观众去贡献票房;而很好的音像制品加上不错的宣传和合适的价位,可以包打第二、三类观众,动容更为广大的第四类观众(假设影碟机在所有观众家中很好地普及)。于是,《英雄》式的“逼良为娼”之计在某种意义上讲无异于在音像制品市场上“杀鸡取卵”!当然此处我们暂不涉及“杀”掉影碟市场后对票房的贡献这一话题(虽然从纯商业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因为这其中不确定因素太多。同时这种“高价”而且“迟后”的影碟市场策略,也在相当的程度上为盗版提供了滋生的温床。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国情下,单个影片的强力反盗版行为简直就是招风的大树、挨打的出头鸟!越强的“镇压”换来的是越强的“反抗”。毕竟“高价”而且“迟后”的正版加上大部分受众根深蒂固的“影碟癖”为盗版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古人教导我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谈了半天的《英雄》,一是由于它的知名度,二是因为它的某些特性正好和这部《绿茶》形成很好的对比。《英雄》代表着这样一类影片:动作片、大制作、当期短、声势强,走的是“短、平、快”战略,模仿的是好莱坞的商业片。因此对危害巨大的盗版采取“螳臂挡车”式的“镇压”策略。而《绿茶》又是这样一类影片:成本不很高、重艺术、重品位、想标新立异一把、有比较确定的潜在观众群。因此,也许是接受了以前几部“大片”的教训学乖了,对可能出现的盗版采取了如此的“先下手为强”式的“挤压”战略,利用先发优势、合适的价位、“亲儿子”的名分欲将盗版的市场和利润空间挤压至最小,从而将其扼杀在摇篮之中。
可以说,如果把盗版假定为竞争对手,后者的策略类似于“倾销”,“及时”而“低价”。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把盗版者的利润空间挤压到跟其所冒的风险和付出的代价相比没有突出的优势的地步,你也就消灭了盗版。无论《英雄》式战略的成败,作为广大工薪阶层肯定是更喜爱《绿茶》式策略的。毕竟谁也不是天生爱看盗版的,但是正版啊,想说爱你不容易!行政、法律手段的打击永远是治标而不治本的,只有市场与社会的行为才能对盗版予以根除。《绿茶》,在影片之外,在市场行为上倒真的是一杯很解渴、明目的“茶”。
当然,中国电影业的腾飞根本上来讲,还是要仰仗国人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电影市场的培育健全。作为爱电影的鱼,俺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