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刚刚过去的2002年里,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张艺谋和陈凯歌分别用《英雄》和《和你在一起》表达了他们在电影创作上从良的决心,如果说陈凯歌还有些羞羞答答,张艺谋则完全表现出了一种理直气壮的气势。而张元在去年十一月一次接受采访时声称“我特别讨厌别人叫我‘先锋导演’、‘第六代导演’,统统讨厌!我讨厌这些名号和标签”。这使我们以为张元也要步张艺谋和陈凯歌的后尘了,《我爱你》的上映似乎使大家更坚信了这一想法,紧接着的《江姐》更让张元曾经的影迷们愤怒。如果向商业妥协还可以说是环境使然而显得可以谅解的话,这种向权力的直接献媚则彻底的令人不齿。就在这种集体的讨伐声中,张元的新片《绿茶》却使我们认识到,张元所说的和他所做的,并不那么一致。他并没有完全放弃用电影这一方式去思考人生,也没有象他自己描述的那样刻意去成为一个“人民导演”,或者说在“叛变”的脚步上,他远没有张,陈两位前辈那么义无返顾。
(二)
《绿茶》的前十分钟使我以为看到了《有话好好说》的翻版。一个心高气傲的女人和一个死皮赖脸的男人,男人想尽办法去打动女人,其过程中笑料百出…..这样的情节设置和《有话好好说》片如出一辙。但郎郎的出现让我们放下心来。张元还没有缺乏灵感到要去抄袭张艺谋的地步。然后电影把观众引入了一个悬疑,我们观影的视角从猜测陈明亮与吴芳的关系进展转移到对吴芳和郎郎身份的质疑上。这两个面貌酷肖而衣冠行止迥异的女子在陈明亮身边交替出现使影片的发展方向变得更为开阔,也给了导演更多施展的余地。这个时候张元没有把电影引入“她们是同一个人吗?”这种简单质询,而是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究竟是拥有同样心灵背景的两个人,还是同一个人心灵的两个不同侧面表现?她们是怎样在心理上相互呼应又相互对立?而按照观众的思维习惯去发展情节还是独辟蹊径从而激发观众的思考,正是一个独立导演和一个“人民导演”的区别之所在。
在吴芳看来,这世界上有很多坏人,在朗朗眼中,这个世界上没有坏人,只有生意人。而陈明亮觉得女人不外乎就两类:森林型的和罗马型的。在陈明亮对吴芳的追逐中,后者对前者从始至终保持着怀疑。她渴望接近,又本能地保持警惕。其实在初次见面时陈明亮的“去开个房间”才是他最诚恳的一次表达(恐怕也是唯一诚恳的一次),而后来的道歉和一次次作倾心状的交谈全是扯淡。陈明亮和朗朗之间貌似暧昧的关系正是现代城市中人相互疏离的真实写照。看上去彼此很近,其实隔着一面厚厚的墙。吴芳对陈明亮说:有的人看起来很坚强,而事实并非如此。
《绿茶》用相当长的时间去营造了一种相对沉闷的气氛,最后十分钟高潮的突然来临让观众有些猝不及防。从陈明亮带着朗朗去参加聚会开始,这部电影在风格上发生了一个突变。而这种变化并没有使影片整体上产生不协调之感,反而让先前积聚的压抑感找到了一个泻洪口奔涌而出,冲破所有的堤防。全部人物在这一刻被还原到最本质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
(三)
《绿茶》没有《东宫西宫》对异类畸零的探讨,没有《疯狂英语》的冷静旁观,没有《过年回家》对普通人情感的关注,它表现的是现代城市中人日复一日茫然无措的生活状态――不是电影乏味,而是生活本来如此――我们既敏感又麻木,我们相互需要。却又相互隔膜,我们想摆脱精神枷锁,却又对它有着病态的迷恋,我们各怀鬼胎,又在某一瞬间赤诚相待。
我们都有一颗全金属的心脏,既冰冷又坚硬。当你用一只戴了手套的手去触摸它的时候,唯一的感觉就是,没有感觉。
(四)
吴芳和朗朗给陈明亮讲的故事中大量的隐喻多少有些滥用的嫌疑,但姜文用流畅的表演使其消于无形。类似陈明亮这种角色对姜文来说没有什么挑战,他现有的演技足可以游刃有余地应付,而不需要什么突破。
姜文的表演是本片无可争议的亮点之一,他独特的气质能为任何影片增色。在《绿茶》里是他厚实老到却又不着痕迹的演绎让观众忽略了影片前半部分的沉闷而坚持到最后部分。
《绿茶》中没有姜文越俎代庖的痕迹,在这部电影里他只需要做好表演工作而不用去替导演的费心,毕竟是导戏的是张元而不是陆川。
(五)
早在七年前,赵薇曾在张元的《东宫西宫》中扮演一个被称为“公共汽车”的女孩子。《东宫西宫》的盗版上市的时候恰逢《还珠格格》热潮方兴,于是《东宫西宫》的封面用了赵薇的大幅照片,她的名字也被用大字体写在主演一栏,而实际上赵薇在片中的角色实在微不足道,而且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绝对是一部格格迷们看不懂的电影。
张元选定赵薇作为《绿茶》的女主角曾经是一件令很多人不解的事情,当时对赵薇的诟病正随着她的走红而在喜爱先锋电影的群体中尘嚣日上。选择这样一个大众偶像合作,似乎有悖一个以风格前卫而著称的导演的习惯。
但从影片实际效果来看,赵薇对吴芳这一角色的把握还不算离谱。这个敏感而保守的女硕士形象还是比较可信的。但她对朗朗的塑造上似乎犯了简单化和模式化的毛病,对于这个人物的性格特质其实可以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挖掘。
现在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赵薇在《绿茶》中的表演又要令格格迷们失望了,但赵薇想要在表演上更进一步,这种失望未尝不是好事。
(六)
在电影的前八十分钟,我始终无法相信本片的摄像真的是杜可风。镜头的平铺直叙和中规中矩倒很象是顾长卫的作品。直到影片的最后部分,这位摄像大师才让我们知道王家卫的御用掌镜不是浪得虚名。动感十足的镜头走向和行云流水般的画面切换和让我们见识了老杜的真功夫。
片尾字幕中加了黑框的“高枫”使人感伤顿生,谁会想到片中那位只有几个镜头的钢琴师竟是前不久的焦点人物,而影片还没公映,他已和我们阴阳两隔……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