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02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为数不多的重要人物,日本新生代超重量级导演岩井俊二无疑是其中的一位。这位年仅39岁的日本导演,因《情书》、《燕尾蝶》等少数几部影片而为中国观众所熟悉,他的《情书》如今也成为网上最畅销影片之一,成为小资的最爱。岩井俊二的新片《豆蔻年华》角逐本届电影节,6月10日下午,他和《花眼》导演李欣在上海进行了一场面对面的交流,两人都留着长发,都属水瓶座,话题没有限制。本报记者有幸成为列席的有限的几个媒体代表,亲睹岩井俊二的风采。
岩井俊二和“电影情人”的接触,最早可以追溯到他读高三的时候,当时他的住地附近有一个放映会,经常放一些年轻人自己用摄影机拍摄的纪录片,这使他觉得原来电影就是这样一些人拍摄出来的。考入横滨国立大学之后,尽管学的油画教育,但对电影的痴迷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
岩井俊二认为电影是他的情人和生命。之所以说它是情人,因为如果你爱上了电影,它就会撒娇,就会给你出难题,这点很像男女之间的关系。说它是自己的生命,因为做电影总让你觉得没有终极目标,你必须用一生追求。“而我一直比较贪心,一直想要做得很好,一直都不满足,在拍电影的时候,我从来不限制自己。”
我的作品不喜欢张扬
不是科班出身的岩井俊二,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他自己认为得益于他的人生经历。小时候,他就喜欢看电影,一部一部地看,从中学习拍电影,成为导演之后反而看得少了,因为他觉得如今的任务主要是拍而不是看,“如果喜欢一位导演,我可能会从他的10部作品中挑出1部进行观摩,仅此而已。”
属于水瓶座的人,大都是外表冷静谦虚、内心炙热的。岩井俊二说,每一部作品都会打上我的性格烙印:不是特别张扬。而属于O型血的他自认为是那种付出比较多,而且也比较愿意付出的人。
喜欢将作品做到极致
岩井俊二1995年拍摄的《情书》是这样一部十分唯美的作品,表现的是美好的爱情,画面精致、故事精巧、感情精美,以至他因此而被称为“映像作家”;而1996年拍摄的《燕尾蝶》则表现了一 个黑暗且令人窒息的世界。为什么这样极端呢?
对此,岩井解释说,自己在创作剧本时就有意这样:唯美就要唯美到极端,黑暗就要黑暗到极端,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好作品。同时岩井也承认和自己的性格有关,“比如一个房间里有很多不同的椅子,但我只会找在角落里的椅子,我只会做那些通常别人不会做的题材。”
《情书》让我珍惜缘分
《情书》讲述的是一个人在失去他的真爱后便在一直寻找真爱的感人故事,岩井俊二透露这个故事最初是在日本一个综艺节目里所讲述的真实故事。但是,在他的周围也遇到相似的情况:生活中的很多人,比如小学和中学时的同学,多年没有见,等再知道消息时,这个朋友已经逝世或者迁到别处了,这让他觉得很难过。拍《情书》让他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缘分应当珍惜。“真爱失去之后一定要停下来反省一下,如果因为得不到就轻易放弃,这样是不好的。”
《燕尾蝶》原本想拍成西部片
1996年,岩井俊二拍摄了《燕尾蝶》,这部电影反映的是上海人在东京的故事,片中的日本人讲起了上海话,其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手法,采取了类似于MTV的拍摄手段,让不少人觉得很费解。这样做的目的,岩井俊二解释,音乐是他拍电影之余的最爱,加入这些音乐元素,主要是想增加影片的耐看性。《燕尾蝶》不是强调内容,而是要用音乐、形式等影响观众,它应当是一个很娱乐的片子,而不是像很多人所理解的压抑。“本来我想将它拍成西部片,也就是上海人到东京淘金的影片。”为了拍摄这部影片,岩井俊二7年前来到了上海,很多在上海打工的福建人给了他创作的灵感。
《豆蔻年华》超过以往作品
岩井俊二这次带着新片《豆蔻年华》来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这是一部反映日本当代中学生的苦闷彷徨和生活状态。在编剧之前,他先在网络炮制虚拟歌手莉莉·周,并跟年轻的乐迷聊天,从中获取灵感。影片一反《情书》的唯美和《燕尾蝶》中的幻想,引领观众进入当代日本青年自恋与破坏的世界,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特别表扬。岩井俊二透露,这部影片下月将在美国纽约上映。由于片子的风格是纪实的,因此采用了不少纪录片的拍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