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为期9天的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落下帷幕,作为我国惟一的国际A类电影节,它的举办对于扩展我国电影文化视野、加强中外交流,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但作为国际A类电影节中最年轻的一位,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不成熟,也格外突出,它所暴露的问题,无疑给日趋面向国际的中国影坛一个清醒的认识。
A类电影节不代表优秀
上海国际电影节属于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规范的A类电影节,由于戛纳、柏林、威尼斯等电影节在此之列,所以,以往国内媒体对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宣传产生了偏差,把它推向了一个A级优质国际电影节的范畴。这一偏差,在本届电影节上才得以矫正。
14日下午,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主席莫兰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国际电影节有四类。A类是竞赛型非专门类,有12个,包括戛纳、上海国际电影节;B类是竞赛型专门类,突出特定的主题,比如新导演、亚洲电影,共有30个左右;C是非竞赛型电影节,只是展映各国电影,这类有15个;D类是记录片和短片电影节。我们只是分类,没有评级。像C类的多伦多电影节,一直是各国公认的高质量电影节。”
她介绍,考评国际电影节有四个标准:一是它的总体组织能力,二是它的放映技术标准,三是国外记者的参与,四是国外专业人士的参与。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国外记者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因为外国记者相当重要,通过他们,能把电影节和节上参赛、参展的影片带到他们自己的国家,这样,中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也能够帮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戛纳、柏林电影节每年采访的记者超过3000人,其中‘戛纳’的70%、‘柏林’的50%都是国外记者,而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记者才300多人,只有70多人是外国记者。”
但莫兰女士对上海国际电影节评价相当宽容:“戛纳有近60年的历史,上海国际电影节才第六届,影响力不能同日而语,我们不能太苛刻,要给上海时间。”
今年参赛影片的几个亮点
影响力小,直接影响到的是参赛影片的选片工作。根据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规定,一部影片只能参加一次A类电影节,所以,不少优秀影片自然把获奖希望放在戛纳、柏林这样的大奖上,自然不愿意到上海参赛。在这样的尴尬中,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在选片上的确颇费周折。
今年参赛的共有来自11个国家的14部影片,记者认为,这批参赛片水准参差不齐,大多属于中等偏下之作。
应该说,最佳影片当属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豆蔻年华》,全片散发出一种才气,他把艺术个性张扬在142分钟的片长中,显示出他把握大片的能力。一个比赛一定要有一种艺术个性的前瞻,所以,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要感谢岩井俊二,他给足了面子。
其次,英国的《夏洛特·格蕾》、中国的《生活秀》、美国的《哈特的战争》、波兰的《爱的渴望》等都属于制作精良的佳作,但作为大赛影片,还缺少更突出的才情,不过,这几部影片中极有可能产生本届大赛的影帝、影后,尤其是陶红在《生活秀》里的表演,不比国外演员差,惟一与之抗衡的是《夏洛特·格蕾》的女主角凯特,她很好地把握了苏格兰妇女在战争中情感的成长。
其他几部参赛片没有太多令人难忘的印象,惟一有的是影院里观众因影片沉闷昏然入睡的鼾声,还有那些露在画面上的录音话筒,《尼罗河情人》《最后期限》等参赛的粗制滥造,令人震惊,想想不少国产片都不比它们差。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电影的单片水准是与世界同步的,但缺乏一种整体的规模气势,更少见创新的激情。
电影节的尴尬不少
本届参赛片的水准的确不敢恭维,但评委的人选也值得深究。
本届评委会共九人,中国的是李前宽、韩三平和黄蜀芹。其他六位导演都不具备国际影响力,像韩国导演许秦豪才导过两部影片。而黄蜀芹虽在国内小有名气,但她的艺术评判水准与视野让人质疑,她说:“我是首次做国际电影节评委,以前一直不能理解霍建起这样的导演,认为他的影片感情表达不是很真挚,后来是通过看韩日片才认为这种片原来会有市场,他的电影是一种诚实的电影欣赏表现。”
李前宽最难受。问他本届电影节评委对评选有没有达成一种共识,李前宽回答:“我也不知如何去寻找这种共识,每个电影节有自己的章程,我们几位是今天首次到齐,相信他们对评价一部影片的高下都有自己的标准,上海电影节是独立存在的A级电影节。”结尾这自信的一句话引来一片嘘声。有记者问他:“请问李前宽先生你有没看过外国这几位评委的影片?他们对你又有多少了解?”其实外国评委中最有名的作品应属《红色小提琴》和《春逝》,李前宽的回答更令人失望:“没看过,只看过一些材料。正因如此才显出我们这次合作探讨的重要性。”这个问题更让他难堪:“作为国际电影节主席,请问您觉得自己是不是一位有国际影响的导演?”没想到他还是硬着头皮回答道:“上海国际电影节嘛,本身就标志着到了国际级水准,至于我自己并不重要。面对一部作品时有一个共同欣赏尺度就是能否感动,但在具体评选某部影片时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否则也不需要9个导演来评。”
韩三平虽然没有李前宽的尴尬,但由于他是参赛影片《生活秀》的策划和监制,还是被记者质疑,不过,水准其实不错的《生活秀》倘若获奖,倒真的说不清了。
明星的出席率,也是考评一个电影节水准的重要标志,走上今年上海电影节开幕式红地毯的,竟然有不少参加电视节的明星,合办的开幕晚会充斥着大量流行歌手的兴奋亮相,真正电影大腕就一个岩井俊二。据传,今晚组委会力邀章子怡参加闭幕式,但愿能如愿。
说了这么多尴尬,最大的尴尬莫过于莫兰女士的一个遗憾:“我希望中国电影制片人踊跃送片到上海电影节上来参展参赛。对于电影节的外宾来说,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是看中国电影,但遗憾的是,我看到中国电影不多,放映中国电影时观众也不多。”
是的,对于低迷的国产电影产业而言,在上海举办竞赛型的国际电影节,的确有点超前。但我们不能因为由此产生的尴尬而失望,借用莫兰女士的那句话:请给上海一点时间,请给中国电影一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