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机器之前首先要把剧本弄好
问:怎样实现自己的电影梦?
冯小刚:我首先声明我没上过大学,拍电影是自己愣闯到这个圈子里来的,因此我觉得可能通过我这个例子也可以说明电影是谁都可以拍的,谁都可以进入这个领域,然后通过电影表达你的想法,讲你想讲的故事。再有一个就是我觉得电影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拍法,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制作电影。但是要真正实现电影梦,就要有一个剧本,现在很多导演不会写剧本,这就要受制于人,所以要尽可能训练自己去写剧本,剧本非常重要,在摸机器之前首先要把剧本弄好。
问:您愿意跟年轻的编剧合作吗?
冯小刚:我非常愿意,因为现在最缺的就是剧本,看不到好剧本。比如说我们需要拍一个商业片,有一个故事,需要有一个人能够把这个故事讲得非常一波三折,中国有没有这样的编剧,老的少的都没有,这是制约中国商业电影发展的很要命的环节,我们现在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巧妙评价《十面埋伏》
问:请您评价一番《十面埋伏》。
答:我是中国电影协会的副会长,从导演协会的角度来说,中国导演拍的电影,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在舆论上给予支持,希望国产电影能够好。我理解的商业片有两个重要的因素:第一个是故事,第二个是制作。就故事来说,比如说一个100分钟的电影已经开始5分钟了,故事就要让观众对余下的95分钟充满了期待感。制作则是对观众已经看到的5分钟,信以为真,这是制作对一个影片的功能。《十面埋伏》也是一部商业片,大家可以用这两个要素去衡量《十面埋伏》。
问:都说国内要票房找冯小刚。(冯小刚:找张艺谋。)这样看,你不仅是拍片的高手,也是商业运作的高手,但是包括韩国电影在内的亚洲电影,都想进一步拓宽中国市场,你觉得中国市场应该用什么策略面对他们的竞争,保住自己的市场?
冯小刚: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反正我们努力干活,可能保住的时间就长点。
问:王朔和刘震云的剧本有什么不同?你前后期拍摄影片分别选择了这两位著名小说家的作品,你看重他们什么?
冯小刚:王朔是非常有想象力的,观察生活的角度非常独特,还有他是逆向思维,他总是反着想一件事。刘震云让我感到他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是他的特点。另外刘震云非常朴素,比如说很多人写小说的时候,爱说“拂晓时分,天蒙蒙亮”。而刘震云就直接说“天亮了”,没有那么多形容词,刘震云说,你用了很多的形容,每缀上一个就进一步限制了读者的想象力,当你使用了一个天亮这样的词的时候就打开了人们的想象力,我觉得他说得挺有道理。
问:我非常关注《温故1942》的情况,这部影片是你转型的机会,也是让你成为电影大师的机会,请问这部电影什么时候开拍?剧本和资金准备到什么程度?
冯小刚:现在是刘震云修改剧本的阶段,我们希望能够尽早地拍摄出来。我现在还在做《天下无贼》的后期。《温故1942》我们也在准备,刘震云认为满意了,就会交给我,所以这个时间表不是我画出来的,我要等着刘震云。
■拍摄DV得有一个做主的
问:在DV拍摄过程中,导演中心制是不是正确的?许多一起拍DV的人到最后都反目成仇。
冯小刚:我觉得还应该是导演中心制,不能大家说了算,比如说北大门口有很多餐厅,是张三、李四的,还是陆川的?如果是陆川的,因为陆川说了算,这个餐馆就搞得好。但如果是人民的,就坏了,可能谁都进来指手画脚,价格没几天就变,这样饭馆没几天就得倒闭了。拍DV、拍电影不是一个人能做的,少则两三人,多则几百人,还需要有一个拿大主意的人。所以如果一帮哥儿们在这儿拍DV,可以轮流来做主,这一部我做美术,我帮陆川,下一部你帮我,我做导演。而作为一个导演,其实很重要的一个工作是你要学会选择,因为有很多跟你合作的各方面的专家,这些专家会给你提供很多建议,这个时候你要知道哪个是你想要的,与你想要的方向靠谱的,你要抉择。
问:我进行过DV实践,有一个困惑,就是在处理情节的时候,应该注重情节多一些还是注重矛盾多一些?
冯小刚:比如我们现在在这儿拍一个开会的场面,镜头一直在拍,我说你听,然后是散会,最后画面中出现台底下放着一个炸弹,这是一种拍法。另一种就是先拍炸弹在桌子底下的镜头,然后我和陆川进场,然后是散会,这就不一样,就是对悬念的应用,先让你看到炸弹在这儿,然后看整个开会的过程,开会再闷你也不会觉得闷,因为提着心。(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