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省长质量奖>首届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现场学习观摩活动

质量兴省,转变增长方式之途

“质量兴省战略,促进了山东企业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品,发挥了质量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保障了山东经济持续回升。上述负责人表示,质量兴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是深入实施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和山东省名牌战略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打造诚信山东,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质量兴省战略,促进了山东企业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品,发挥了质量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保障了山东经济持续回升。”山东省质监局负责人在谈到质量兴省工作时表示。

  上述负责人表示,质量兴省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是深入实施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和山东省名牌战略的需要,也是全面提升质量水平,打造诚信山东,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2007年7月,山东在全国率先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目前,山东省17个市和140个县(市、区)已经全部开展了质量兴市、质量兴县活动,成立了由政府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质量兴市和质量兴县(市、区)领导小组,并将质量兴市、质量兴县工作列入了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省长质量奖锻造“山东制造”

  今年6月,省政府决定设立省长质量奖作为山东省最高质量奖项,授予为山东省质量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这是深入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重大部署。

  省长奖励制度的设立,推动了质量兴省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省质量监管的力度不断加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生态与环境质量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而省长质量奖制度的设计,充分发挥省长质量奖的激励作用,有利于促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重视质量,加大质量投入,转变发展方式;引导广大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打造“质量第一”的山东精神,提高“山东制造”的美誉度,推动山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获得首届山东省省长质量奖的10家企业,都是山东制造在全国各行业的领军企业。家电制造业的海尔、海信,机械制造领域的潍柴动力,啤酒行业的全国老大青岛啤酒等,都是山东制造最好的代表。省长质量奖不仅仅是为了表彰这些优秀企业,更是为了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推广他们的质量管理模式和方法,让这些宝贵的经验开花结果。

  名牌战略提高总体质量水平

  作为实施质量兴省战略的重要抓手,名牌战略有力地提高了全省总体质量水平,全方位提升了山东的整体竞争力。今年山东产品质量实物抽样合格率达到了84.36%。

  名牌是质量的凝聚,是市场竞争力和区域实力的集中体现。山东从2004年开始实施名牌战略,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培育、发展、评价和保护名牌为主要内容的名牌战略推进体系。作为山东名牌战略“升级版”的质量兴省战略,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充分发挥这一传统优势,以名牌建设提高带动全省总体质量水平。通过组织开展争创中国名牌、山东名牌产品活动,引导和帮助企业加大质量工作投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将名牌战略实施范围由工业扩大到服务业和农业领域。

  山东在培育产品名牌、企业品牌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产业集群品牌和区域品牌。以诸城为例,形成了以得利斯为龙头的冷鲜肉加工基地,以福田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以新郎西服为骨干的服装加工基地。各种品牌的打造,带来的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生态与环境质量的共同提高,从而全方位提升了山东的整体竞争力。

  截至目前,山东已拥有2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3个创建全国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先进县(区)、24个创建省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和40个龙头骨干企业、266个中国名牌产品、3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57个山东名牌产品和263个山东省服务名牌,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名牌梯队。

  标准化战略完善技术支撑

  标准是质量的基础,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实施质量兴省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省质监局大力推进标准化战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实施质量兴省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截至目前,山东企业已参与了6项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全省有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1个,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437项,工业企业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13个,服务业标准化试点333项。

  针对一些行业标准滞后或无标准可依的情况,省质监局重点加强了以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农产品、食品安全为重点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先后制修订地方标准1230项,仅节能减排标准就制定发布了144项,另有60多项正在制定过程中。同时加大标准实施力度,引导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积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主要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已经达到95%以上。到2015年,山东省将争取在电子信息、家电、机械等行业,参与制定20项国际标准 。制修订国家标准500项、行业标准500项、地方标准1000项。全省各县(市、区)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8%以上。

  今年6月,省政府将标准研发成果纳入省科学技术奖奖励范围,重点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修订,在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上实现新突破,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话语权”,加快建立涵盖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标准体系。

  质量信用体系保障民生

  在“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省质监局开展了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同时加大了对重点质量领域、重点产品和食品安全的治理整顿力度,以化肥、农药、农机和农用薄膜4大类产品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农资专项打假行动,检查农资生产企业947家,查办农资违法案件646起,查获涉案产品货值891.16万元。通过执法打假活动的开展,完善了机制,整顿了市场,保证了质量。

  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和省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要求,以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建立企业质量诚信档案,实行分类监管。同时推动质监与经信、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合作,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质量信用平台,提高企业诚信水平。汲取“三鹿奶粉”事件教训,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加快建立质量追溯和产品召回制度。制定政府应对质量问题的应急体系,完善应急预案,有效防范重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发生。

  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积极帮扶企业应对危机。省质监局出台了10条服务企业发展的措施,实施了“质量提升、质量监管、质量安全、质量保障和质量规范”5项工程,还与莱钢集团、鲁商集团等重点企业签订了“关于服务企业携手发展的合作协议”,组织编写了《产品下乡质量上路》服务手册,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发展和全省经济回升。


赵洁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