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2007网络媒体河北行>河北报道
站内搜索:
河北三河:新农村建设渐入佳境
2007-04-27 23:18:00 作者: 大众网

  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循序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积极促进农民增收,河北省三河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形成了“三农”同兴共旺的喜人局面。200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33.95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3.9%,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5746元,接近40%的村街享受到了文明生态村创建带来的成果。

  近年来,三河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壮大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科学规划,做强龙头,夯实基础。他们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重新编制《三河市农业发展规划》,将“花木、蔬菜、畜牧”确定为全市农业的三大特色主导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东北部的果、西部的菜、南部的粮、中部的花卉和苗圃”的种植格局以及“北牛、南猪”的养殖业布局。在龙头企业建设上,积极实施政策支持、资本运作、技术扶持等措施,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汇福集团、福成集团、明慧集团、燕赵园林公司等龙头企业进一步强筋壮骨,完成投资6亿多元。同时,以鑫生木业为代表的一批新的龙头企业悄然兴起,形成了“群龙腾飞、强龙劲舞”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拥有量在全省位居前列。2006年,全市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70多亿元,带动农户20多万户。为增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后劲,三河市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83万元对11个村街的1.2万亩中低产田进行了改造,投资357万元对12座农业生产桥进行了改造,同时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土地综合治理等项目,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促进了生产发展。2006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6万亩,总产量达22.7万吨;蔬菜种植面积20万亩,蔬菜产量达到84万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9%。

  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依托,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三河市提高新农村建设质量的重要举措。按照“组团连线、精品辐射、整体推进、突出特色”的创建思路,自2005年起,他们以燕郊镇和环市区的村街为重点开展组团创建,以102国道、平香路、密三路沿线村街为支架开展连线式创建,构筑起了文明生态村创建长廊。目前,全市先后铺设村级公路110公里、新打机井367眼、铺设自来水管道169万延米、硬化村内街道1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4200盏、栽植风景树70万株,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创建工作中,三河市坚持从镇村实际出发、遵循村民意愿的原则,形成并完善了特色产业带动型、工业化牵引型、村企联手共创型、集体资产盘活型、在外能人带动型五种创建模式。目前,全市395个村街已有140个村街取得明显成效。

  新农村建设与促进农民增收密不可分。三河市的决策者认为,农民的收入不增加,改善生活质量、兴办公益事业、拉动农村消费都无从谈起。为此,他们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一方面,抓好农民工培训转移工作。加强农业适用技术和非农实用技术培训,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努力培养有文化、有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今年,三河市将深入实施农业技术进村入户“百、千、万”工程(进百村、入千户、培训万名技术骨干),年内培训农民技术骨干不少于1.2万人次。另一方面,实施产业兴村。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村二三产业,把抓工业、上项目作为强力引擎,优化发展环境,调整产业结构,以村街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拉动农民收入的增长。发展如西柳彩钢活动房、杨庄印装、南巷口厂房出租等有村街特色的富民经济。与此同时,三河市积极鼓励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他们积极放宽市场准入,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促进新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财政、金融等资金的支持。近年来,三河市财政支农资金连年明显增长,各项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2006年,全市财政支农资金达到2.5亿元,共发放各种补贴资金1072万元。同时,充分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撬动金融机构资金投入。财政出资2000万元,注册成立了三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在此基础上,2006年,他们又增资8000万元,使注册资本金达到1亿元,形成具有5亿元以上的担保能力。有效支持了农村中小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仅2006年,就累计为27家企业担保贷款2.14亿元,有效的促进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依靠财政、金融及社会融资等多方财力,三河市大力实施“惠民工程”,让广大群众共享发展成果。2006年,全面实施了“医、学、路、水、保、养”六项工程。完成7所农村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和114家农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农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53%,兑现补偿金达到852.6万元;不断加大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入630万元对23所小学危房进行了改造;投资1780万元,新建农村公路58.5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548公里,在廊坊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在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的基础上,全面实施了“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投资325.95万元,彻底解决了3万名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发放农村低保金176万元,为全市145户困难群众新建修缮房屋619间;建成7所高标准乡镇敬老院,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70%。

编辑: 胡顺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