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婚 | 婚纱照 | 婚礼 | 结婚手册 | 洞房布置 | 蜜月旅行 | 网上祝福 | 济南搜店

当前位置:首页->五一结婚专题->婚礼->婚礼习俗
 
新娘子步行到婆家
2007-04-19 11:23:00 来源:生活日报 尹玉涛

  1969 2 2 日结婚那天,是汪育镕的三姨、嫂子和妹妹来接的她,也没骑自行车,更没找汽车,一行人走着就来到了婚礼现场,那个年代不追求铺张,大家觉得走着也挺好的。

 

 

   

 

     拍结婚照时,两人都戴着毛主席像章。

 

 

        

 

   钟伟说,这就是当年花1 0 4 块钱买的大橱。

 

 

  415日上午,记者来到堤口路北侧的黄屯小区内,等候多时的汪育镕和钟伟老两口热情地把记者领到家中, 一段上世纪60 年代末的结婚故事在两位老人的回忆中娓娓道来。

 

 

  “结婚头天还在单位上班”

 

  汪育镕今年67 岁,退休前在天桥区天发集团担任公司的总会计师。钟伟今年63 岁,退休前在济南市蔬菜副食品公司做会计。“我们是1969 2 2 日结的婚。”汪育镕点燃一支香烟后说,“他结婚头一天还在单位上班呢!”钟伟插话说,结婚前一天是2 1 日,是会计结账的日子,当时在公司上班的汪育镕忙了一整天。“结婚那一年我28 岁,她24岁。”汪育镕看着老伴说,结完婚就住在纬北路的平房里,和父母、弟弟妹妹住在一起,一共4 间房子,面积还不到30 平方米。

 

 

  “随份子大都是一两块钱”

 

 “那时候结婚不兴上饭店。” 汪育镕说, 当时济南的饭店很少, 就在外面找了个厨师,在家里摆起了结婚宴席。“ 一共摆了三桌,自己家里摆了两桌没地方了,只好在邻居家又开了一桌!”汪育镕扶了扶眼镜回忆说,结婚的时候也有随份子的,不过不像现在动辄一百、二百,而是1 块、2 块,最多也不过5 块钱。同事、朋友、亲戚大都送结婚礼物,礼物也以脸盆、暖壶、痰盂、饭锅、花瓶、果盘居多。其间,钟伟的同事你一块我两块地凑钱给她买了块呢子布料,汪育镕的同事们则凑钱给新房里添了一对凳子。

 

 “104块钱买大橱挺‘奢侈’的”

 

  虽然收入不高,可两人结婚在当时也算“奢侈”了一把———花104 元买了一个大橱。“ 我们那个年代,大家都崇尚简单朴素。”汪育镕对记者说,当时自己刷了刷房子。因为当时双方的家境还算不错,钟伟又是独生女,所以娘家在二大马路的一个家具店里花104 元买了一个大橱,婆家也花4 0 元买了一张床30 元买了一个桌子。钟伟说,当时一般家庭都是买木头做家具,像上家具店花100 多元买大橱的很少,在同事朋友间也是有些轰动效应。结婚总共花了三四百元,当时来讲还是比较“奢侈”的。记者看到,大橱上印着门合( 当时的先进人物) 的话:“ 一切为着毛主席,一切紧跟毛主席,一切服从毛主席,一切想着毛主席。”下面抽屉上还印着“为人民服务”的字样,上世纪60 年代的时代特征十分明显。

 

 “拍结婚照戴着毛主席像章”

 

 “我们是中学同学,都是济南第十五中的!”回忆起相识相爱的经过,钟伟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起来:“ 我们是一个班的。”两人拍结婚照的地点在二大马路上的大华照相馆,当时在新市场的对面,现在已经找不到这个照相馆了。汪育镕拿出结婚照给记者看,是一张四寸的黑白照片,只见照片上的汪育镕清秀俊朗,而钟伟漂亮可爱,真是挺般配的一对儿!“18 岁的时候我是个帅小伙!”看着老照片,汪育镕还忘不了开个玩笑。

 “他穿的是中山装,我穿的是制服,胸前都戴着毛主席像章。”钟伟说,照相的时候照相的和被照相的都有点严肃,像是在完成一项革命工作。

 

 “新娘子走着到了婚礼现场”

 

 “我们家在陈家楼,他们家在纬北路,两家相隔也就是3 里地!”钟伟对记者说,当时结婚是新媳妇在家里等着婆家的人来迎娶。2 2日结婚那天,是汪育镕的三姨、嫂子和妹妹来接的她,没骑自行车,更没找汽车,一行人马走着就来到了婚礼现场,那个年代不追求铺张,大家觉得走着也挺好的。在婚礼现场,双方家长、亲朋好友、邻居同事挤了三桌,没有鞭炮,也没有礼花,请了院子里一个结过婚的大哥做司仪。念完结婚证,然后一拜毛主席像,二拜双方父母,夫妻对拜也省略了,就算正式结婚了。“ 那时候我们只放三天婚假。”老两口说,婚假一结束他们就立即上班了,生怕耽误了革命工作。

             受访人/汪育镕、钟伟夫妇文/记者尹玉涛实习生周丹张佳惠

编辑:毕立标
收藏此页】【放大 缩小】【rss订阅】【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