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大众网主站>新年专题>民俗>黄历
站内搜索:
胡适与陈独秀的《除夕》
2007-02-17 10:55:00 作者:王凯 来源:齐鲁晚报
  胡适与陈独秀是中国现代白话诗的倡导人物,也是首先用白话写诗的名家,对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和推进作用自然不言而喻,时隔近70年后拜读大师当年吟咏除夕的诗作,颇引人遐思。
  1917年1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胡适认为,文学改良应从8个方面入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此文与后来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檄文。一年之后,胡适与同为北大教授的陈独秀身体力行,创作了同题诗《除夕》,描绘了农历丁巳年(1917年)除夕夜的所见所悟。胡适与陈独秀是中国现代白话诗的倡导人物,也是首先用白话写诗的名家,对中国现代诗的发展和推进作用自然不言而喻。时隔近70年后拜读大师当年吟咏除夕的诗作,颇引人遐思。
  胡适的《除夕》诗这样写:
  除夕过了六七日,
  忽然有人来讨除夕诗!
  除夕“一去不复返”,
  如今回想未免已太迟!
  那天孟和请我吃年饭,
  记不清楚几只碗。
  但记海参、银鱼下饺子,
  听说这是北方的习惯。
  饭后浓茶水果助谈天,
  天津梨子真新鲜!
  吾乡雪梨岂不好,
  比起他来不值钱!
  若问谈的什么事,
  这个更不容易记。
  像是易卜生和白里欧,
  这本戏和那本戏。
  吃完梨子喝完茶,
  夜深风冷独回家。
  回家写了一封除夕信,
  预备明天寄与“他”。
  这首诗也如胡适的其他诗作一样,平直如话,娓娓道来,记述了当年大学教授的春节生活,颇受人们喜爱。
  陈独秀的《丁巳除夕歌》描写的也是1917年除夕的情景,与胡适闲适的诗作不同,他以满腔悲愤之情诉说当时社会之不公,贫富之不均,寄托了对被压迫被凌辱者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忧思。另外,此时陈独秀也另有其苦衷,妻子高君曼和他已有磕磕碰碰,高君曼听信流言,认为陈独秀常逛八大胡同、拈花惹草,吵嘴时骂陈是无耻之徒。陈独秀讥讽高君曼故作清高、资本主义情调。因为有这些难言之隐,所以陈独秀发出这样的感慨:
  古往今来忽然有我,
  岁岁年年都遇见他。
  明年我已四十岁,
  他的年纪不知是几何。
  我是谁?人人是我都非我。
  他是谁?人人见他不识他。
  他为何?令人痛苦令人乐。
  我为何?拿笔方作除夕歌。
  除夕歌,除夕歌,几人嬉笑几人泣。
  富人乐洋洋,吃肉穿绸不费力。
  穷人昼夜忙,屋漏被破无衣食。
  长夜孤灯愁断肠,
  团圆恩爱甜如密。
  满地干戈血肉飞,
  孤儿寡妇无人恤。
  烛酒香花供灶神,
  灶神那为人出力。
  磕头放炮接财神,
  财神不管年关急。
  年关急,将奈何;
  自有我身便有他。
  他本非有意作威福,
  我自投罗网自折磨。
  转眼春来,还去否?
  忽来忽去何奔波。
  人生是梦,日月如梭。
  我有千言万语说不出,
  十年不作除夕歌。
  世界之大大如斗,
  装满悲欢装不了他。
  万人如海北京城,
  谁知道有人愁似我。
  1918年3月15日,胡适、陈独秀与另外两位教授刘半农、沈尹默的同题诗《除夕》被《新青年》第二卷第三期全文刊出,成为当时文坛的一道靓丽风景。
编辑: 毕立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