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2024专题汇总 >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 >文博会亮点

广东文化产业规模已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

2024

/ 05/22
来源:

羊城晚报

作者:

手机查看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将于5月23日开幕。本届文博会,文化产业“顶流”和“新势力”将同台炫技、百花齐放。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广东将着重展示文化的新质生产力及其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同比增长6.0%,在全国占比超过1/6(17.36%),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首位。

  科技引领 8个代表性大模型将亮相

  新时代的文化新质生产力特指以创新为导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数字时代人类文化生产活动的全新表达。近年来,随着AI、区块链、5G等更多高科技的应用和引领,广东文化领域也正迸发出势能强劲的新质生产力。

  本届文博会广东综合展区设置了“大模型产业应用厅”,8个代表性大模型产业应用代表性企业将以深互动、沉浸式场景亮相,展示广东科技创新赋能未来文化生活的新趋势、新前景。

  其中,通用大模型有鹏城实验室的“鹏城・脑海”,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中文通用AI大模型。专业大模型则包括:南方电网大瓦特大模型,视源的CVTE-教育大模型,应用于政务服务领域的云天励飞天书大模型、云从从容政务大模型、佳都知行通大模型。此外,还有腾讯混元大语言模型、应用于AI数字创意内容生产的元象大模型。

  这些大模型是广东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缩影。近年来,广东锚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着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重点打造数字文化引领地、文化创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范地,取得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

  目前,广东拥有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1.08万家,占全国1/7;拥有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29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先后有11家企业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及提名企业认定;以内容生产为主的文化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2023年此类规上企业营业收入达9127亿元,同比增长10%。

  业态焕新 展示5个千亿级重点产业

  在新质生产力的助力下,广东文化产业催生了众多新业态,新生活、新消费场景,更推动了其他消费领域、业态和产业的发展。

  本届文博会,广东展团着重展示5个千亿级重点产业,其中70%为骨干企业,涵盖了43家龙头企业,将为观众带来最前沿的体验。

  在数字创意区,腾讯带来“寻境敦煌数字沉浸展”,展现文化全产业链IP布局以及虚实融合互动体验空间;移动围绕5G技术应用,打造智慧家庭场景;光峰科技以半导体激光技术,呈现创新激光投影场景;凡拓科技秀出全国首批结合AI大模型的博物馆数智人;酷狗展示“AI+音乐”的全新生态;励丰文化打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中式艺术空间。

  在先进文化制造展区,华为带来鸿蒙智行的问界系列汽车以及以鸿蒙文娱系统为代表的5G和人工智能应用;比亚迪带来百万级新能源越野车和新能源超跑;冠旭展示全球领先的运动耳机、智能音响等智能音频产品。

  文化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发展,也令广东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更加广泛深入。

  近年来,广东出台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方案,建成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9家,培育文化高新技术企业800多家;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速,“南方+”、羊城派等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全国领先的融媒体矩阵初步建成;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文化产业,基于5G、VR/AR/MR、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文化新场景不断涌现。

  此外,广东的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在全国创新举办202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实现超20亿元的项目签约,该大会迅速成为广东推进“文化+科技+金融”的品牌活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新推出一批历史文化游径、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粤美乡村”精品旅游线路;携手港澳,对标世界一流湾区,建设展现科技之光、文明之光、时尚之光的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据统计,2023年,广东成功举办逾千场岭南特色文旅活动;全省接待游客7.7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525.6亿元,分别增长75.1%、126.1%,均居全国第一。

  文化出海 粤产佳作登上戛纳电影节

  在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广东文化产品和服务更自信地走出国门,向全球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去年9月,在羊城晚报联手三七互娱主办的“寓文于乐 游戏出海——探索国际传播新航道”研讨会上,三七互娱《叫我大掌柜》南海丝路版本宣传片正式对外发布。截至目前,总部位于广州的三七互娱,已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超过120款移动游戏,稳居中国出海游戏厂商第一梯队。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该公司实现境外营业收入58.07亿元。这些年来,围绕文化出海,三七互娱通过游戏的世界观构造、场景构图、故事和剧情等多个层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更多粤产文化佳作走向国际舞台。在第77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在“中外电影合作交流会”推出,咏声动漫多部“猪猪侠”电影也在中国电影联合展台亮相,广州大学教师蔡杰执导的《人海同游》入选今年“中国青年电影全球推广计划”。

  目前,广东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约占全国2/5,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国家文化出口基地2个、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2个;形成以数字出版、创意设计、文化产品和设备制造为优势的文化出口格局。

2024年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明起举行

  再掀文化强国建设的头脑风暴

  一年前,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于深圳发轫,云集文艺大咖,发出文化强音。时隔近一年,2024年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将于5月23日-24日在深圳举行,又将掀起一场场文化强国建设的头脑风暴。

  业界“大脑”献智献策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于2023年6月7日-8日举办,论坛主题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与会人士围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建设人文湾区等话题广泛开展讨论,积极献智献策。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谈到,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推进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同时还要挖掘古老遗产的时代价值,让中华文化遗产保护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说:“用文化融合促进人心相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香港分会主席郑培凯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深受多元文化影响,关键是如何利用其多元文化资源,融合发展出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

  非遗爆火,力作破圈

  一年来,与会人士提出的建设性建议,被付诸行动;而众多文化强国建设实践,更印证了与会人士的真知灼见。

  “中华文明”是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上的热词。2023年12月,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第五阶段最新成果,有关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图景等重大问题得到更加清晰明确的解答。广东也在2023年下半年发布了“早期岭南探源工程”科学研究计划,计划用12年时间展开对岭南早期人类与文化发展历程的全面溯源。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更多生动实践涌现。今年春节期间,广东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普宁英歌走出国门,在英国伦敦参加“四海同春”新春庆典,以气势如虹的舞动与世界人民一起恭贺新春佳节。今年5月,由我国国家档案局申报的“成都老茶馆档案”等三项档案文献,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在文艺创作方面,更多破圈精品出现。以广东为例,去年,粤产年代传奇大剧《珠江人家》开创性地将粤药、粤菜、粤剧融入剧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最高收视率突破3%;深圳原创舞剧《咏春》登上龙年央视春晚舞台,舞蹈与武术的完美融合、咏春拳与香云纱的双非遗亮相,圈粉无数;由大湾区艺术家创作者强强联手打造的音乐剧《雄狮少年》普通话版、粤语版,也成为爆款,为人文湾区建设树立又一范例……

  让我们一起期待,2024年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结出更多硕果。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责编:

审核:王乐双

责编:王乐双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