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海报新闻 融媒体矩阵
  • 山东手机报

  • 海报新闻

  • 大众网官方微信

  • 大众网官方微博

  • 抖音

  • 人民号

  • 全国党媒平台

  • 央视频

  • 百家号

  • 快手

  • 头条号

  • 哔哩哔哩

首页 >2024专题汇总 >网络中国节·端午 >端午热评

在粽叶飘香中传承端午文化 坚定强省信心

2024

/ 06/04
来源:

闪电新闻

作者:

手机查看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首童谣所唱的就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粽香四溢,又是一年端午至。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挂菖蒲、艾草……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端午节和传统节日创造出许多美丽动人的习俗,而这些习俗也成为中华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让家国情怀成为流淌在华夏儿女骨子里的血脉纽带,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在山东,端午节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其习俗有吃粽子、吃艾鸡蛋、插艾蒿、带五毒兜、戴香包、画门符、采药、剪纸、拉露水、划龙舟等,虽然全省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都包含祈福、消灾等礼俗主题,寄托了人们驱邪避疫、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让人们在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感受端午文化的魅力,激发传承端午文化的信心,坚定弘扬端午文化的意志,让传统节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愈发充盈、生动、亲民。

  文化,是传统节日之灵魂。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其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广的群众基础。这反映着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这是中国传统节日显著的特点,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民族精神的结晶、民族审美的典型,给我们以醇厚绵长的心灵滋养,给民族以生生不息的动力。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中天节,充盈着先人对自然的尊崇和对时令的敬畏。“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从春秋吴越时期的部落图腾祭祀,发展到当今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民俗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影响最为广泛。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坦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执着……屈原心忧家国、情牵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留给中华民族的回响,彪炳出永恒不变的时代价值,令世人至今仍敬佩与敬仰。

  粽香四溢,岁月静好。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在民间传说里,屈原在端午这一天投江而死。这一天,便承载着一个民族相沿不掇的集体记忆,并留下了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习俗,形成独具特色的端午文化,饱含着爱国、责任、忠诚、坚贞等优秀品质,成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的象征,成为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彰显了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到“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以爱国情怀为核心要素的屈原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而每一次对屈原的追思和纪念,都是对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一次凝结和强化,对民族气节和精神品格的一次沉淀和传承。

  征途漫漫,奋斗者跃。一片粽叶,裹入缕缕情思;一把艾草,插上憧憬期望。以节载道、以节承志,从端午文化中洞看历史,从传统节日中汲取力量,留住国家和民族的记忆;在端午节满满的仪式感中升华我们的家国情怀,让奔赴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更加踏实,更加沉着,更加自信,更加有力量;从端午文化中挖掘时代进步的动力,更加坚定强省信心,以“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姿态和干劲,发挥“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斗争精神,为现代化强省建设开辟新天地、创造新辉煌,让端午文化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心灵滋养与精神力量。(文/林伟)

责编:

审核:王乐双

责编:王乐双

相关推荐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