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县检察院“携三宝开五问” 走实群众路线最后一公里
夏津县人民检察院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用随身携带的“三宝”:一份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单、一张建议表、一个民情日记本,向群众问检、问计、问诊、问需、问暖,让老百姓感受到检察官在身边,检察官就是亲人。
检察干警到聋哑儿童学校看望孩子们
大众网德州7月1日讯(记者 翟岩 通讯员 张晓彤 任云云)夏津县人民检察院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用随身携带的“三宝”:一份教育实践活动宣传单、一张建议表、一个民情日记本,向群众问检、问计、问诊、问需、问暖,让老百姓感受到检察官在身边,检察官就是亲人。
心动行动,真正走进乡村的犄角旮旯
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刘长河没有想到,检察长会到家里来做客。
去年,该院依开展行政执法检察监督,规范了全县的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资金发放。5月22日,检察长郭建龙带着干警对补贴发放情况进行了回访,第一站便是崔庄村徐长河的家中。
徐长合今年44岁,自年少患上强直性脊柱炎至今,前些年又患上双侧股骨头坏死,除睡觉上床时向后一倒,他一天到晚直立站着,坐不下来。
“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补贴款是不是可以及时拿到手?”郭建龙问道。“儿子每月药费都得花费三、四百元,没想到国家有补贴,乡财政所第一次发放了500元,叫俺拿上残疾证去领钱,隔了十几天又领到350元。”徐长合的父亲告诉检察长,徐父站在儿子身边,这位70多岁的老人伺候儿子数十年,一脸深深的皱纹。
“要经常的走下来看看,经常面对面的问问,一定要监督相关单位将国家补贴发到老百姓的手上。把实事办快,把实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使温暖畅流百姓心里,这是老百姓的期待,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目标。”郭建龙在民情日记中写道,群众路线不是表面文章,真正的走到每个犄角旮旯,让群众的诉求传到检察人员的耳朵里。
身入深入,真正暖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为把“规定工作”做实做细,该院在活动中广泛开展“五问”,即把群众当主人,问检于民;把群众当良师,问计于民;把群众当益友,问需于民;把群众当大夫,问诊于民;把群众当亲人,问暖于民,让老百姓感觉到检察官就在身边,检察官就是亲人。短短两个月,该院干警走访90多户群众,座谈30余名基层代表,收集各类意见建议40余条。
“村干部冒领小麦直补款,镇政府不管,你们检察院管不管?”县雷集镇村民李发荣老人怒气冲冲的问。检察人员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询问具体事实。在了解原委后,该院干警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该村村干部利用职权虚报小麦种植亩数,冒领了小麦直补款,但是由于冒领的直补款数额小,达不到检察机关的立案标准,该院责令将冒领的直补款上交财政,批评教育后移交镇党委处理。
“俺这一辈子,经历的活动不知道多少次喽,哪一次不是走走过场、刮刮小风,你们检察官千万得坚持下去,不然真实凉了俺们老百姓的心啊!”在县郑保屯镇,63岁的黄民富老人拿着该院发的宣传单说道。其实,老人开始对检察院的走访不屑一顾,带队的副检察长孙宗勇从老人正在聊天的话题讲起,并告诉老人检察院就是老百姓的维权的“家”,不是形同虚设的摆设,慢慢解开老人的“心结”,并将老人提出的相关建议记录下来。
真情倾情,干出检察精气神儿
群众反映的问题多而杂,如何解决?
该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认真梳理,突出重点,分类交办,加强监督。夏津县检察院通过走访摸底、征求意见、下乡办公等形式,把群众反映的突出困难、问题、建议,记录成表,明确责任人,排出时间表。截止目前,已有6个科室领到了“任务”。
对于群众反映情况属实的问题,要求相关负责科室在规定时间办结,并回复反映人;对确实难以在规定时间把问题办结或提出答复意见的,也要在办结期限内回复办理情况,说明原因和办结时间;对经核查确实不属实,或不在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问题,要说明原因和法律依据,给群众一个合理的解释。
“五问”归来,成果显著。夏津检察院针对信访工作,研究制定了《关于服务全县信访维稳工作的意见》,深挖矛盾根源,净化信访环境;针对刑事诉讼中失管未成年人问题,积极探索“6+8”救助模式,已经对6名存在失管风险的未成年人,进行了生活、教育、医疗、心理、就业等单项或复合救助;针对县惠农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研究出台了《夏津县惠农资金检察监督实施办法》,在全县开展了2次惠农补贴专项监督检查。共对5个社区 5000余人口,近80万的三种农作物补贴进行了发放明细查询;分别为5名刑事被害人家属申请了救助金;在县新盛店镇中小学设立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等等。
带感情而上,满载感情而归。夏津检察院的干警坦言:“工作时想起群众的嘱托、老百姓期盼的眼光,又怎么能不为他们多想想?”
责任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