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闻 > 第七十五期 > 最新闻报道

达沃斯传递中国经济信号 抑通胀居宏观调控首位

2011-09-16 17:30:00     作者: 王炳坤 齐湘辉    来源: 新华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首位;达沃斯论坛;通胀压力;经济运行;经济泡沫;宏观调控;进口铁矿石
[提要] 世界经济复苏充满变数,正在中国大连召开的新领军者年会传出信号:中国仍会将抑通胀置于宏观调控首位,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为全球经济作出贡献。

  新华网沈阳9月15日电(记者王炳坤 齐湘辉)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国家现经济泡沫、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汇率波动起伏不定……世界经济复苏充满变数,正在中国大连召开的新领军者年会传出信号:中国仍会将抑通胀置于宏观调控首位,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做好自己的事情”,努力为全球经济作出贡献。

  中国北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近几日阴雨连绵,正在这里举行的2011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经济的稳定状况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世界最大新兴经济体,中国的表现引人瞩目。

  自2008年下半年世界金融危机致经济大衰退以来,中国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刺激经济,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但通胀逐渐高企,中国CPI最近4个月呈现持续攀升的局面,虽在8月份出现回落,但这一回落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的通胀势头出现拐点?中国货币政策会不会由此而松动?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在会上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全年CPI涨幅预计超过4%,中国将力争完成年初设定的通胀管理预期目标。但是,输入性通胀的压力依然存在,此外,工资上涨以及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等,也增加了管理通胀预期的难度。

  与前两年中国发行大量国债,辅以低准备金率、低利率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相对应,去年10月初以来,央行连续五次加息,并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中国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达21.5%的历史高位下,央行自9月5日开始将准备金征缴范围扩大至保证金存款,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三部分资金纳入上缴存款准备金基数,这些都显示了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决心。

  然而不断加码的紧缩政策不可避免带来一些问题。达沃斯论坛上,中小企业贷款难、普遍面临生存困境成为与会者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担任达沃斯青年创业导师的中国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说,中国中小企业85%以上的融资依靠银行贷款,而银行系统在当前稳健的货币政策和严格的资本金要求下,难以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此前表示,随着美欧债务危机和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在世界经济大降温的背景下,中国不应再给自己“泼冷水”,而应当调整货币政策转而刺激经济。

  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传递的信号是,中国仍将抑通胀作为宏观调控首位,稳健货币政策短期内不会轻易改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4日在达沃斯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将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的延续性、稳定性。

  出席论坛的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认为,未来几年中国货币政策仍会保持谨慎,因为中国流动性配置不均衡,一旦宏观经济政策放松,可能重蹈日本覆辙,出现资产泡沫。

  此外,输入型通胀也对中国虎视眈眈。联合国粮农组织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继续保持高位,同比涨幅达26%。澳新银行大中华区总监刘利刚认为,虽然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下降,但进口铁矿石价格表现平稳,近期甚至上涨,意味着未来PPI指数可能在数月出现反弹,并最终可能被传导至CPI上。在通胀压力内忧外困背景下,中国不可能轻易放弃当前政策方向。

  对外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长安认为,中国不可能因为CPI稍有回落,就对通胀放松警惕。美国QE3可能随时推出,欧债危机没有解除,国内成本上涨因素没有停止,CPI仍有反弹的可能。

  面对防通胀可能放大中国经济下行的风险,中国经济也在抓住增速放缓的时机做好经济的自我调整和修复。中国正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三大领域将成重点。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