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香港导演关锦鹏:学习韩国人在创作上的纯粹

2014-04-16 06:50来源:福建日报
分享到:

“定性香港电影的风格,肯定是和这块土地有关。”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近日在接受专访时说,电影这种文化,可以在别的通俗文化中找到许多痕迹。作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双料”最佳导演,在关锦鹏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10年。

原标题:香港导演关锦鹏:学习韩国人在创作上的纯粹

“定性香港电影的风格,肯定是和这块土地有关。”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近日在接受专访时说,电影这种文化,可以在别的通俗文化中找到许多痕迹。

作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和台湾电影金马奖的“双料”最佳导演,在关锦鹏的记忆中,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10年。“那时徐克的电影午夜场变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看午夜场,第二天就没办法跟朋友讨论。”恰逢“新浪潮”年代,电影成为关锦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那个年代的投资人真是百花齐放,他们想拍一些赚钱的电影,但是不会锁定大潮流,让你只能这样拍。”关锦鹏从许鞍华数到王家卫,“大家都在自己能控制的条件下,拍市场以外的东西。”

1979年入行的关锦鹏自我评价为“在主流市场以外”,这个风格婉约细腻的男性导演,从1985年上映的处女作《女人心》起,到《胭脂扣》和《人在纽约》,每部影片都在推进着自己的艺术探索。

不过,关锦鹏从不觉得香港电影在今天到了低谷。谈及“北上”或“留守”的选择时,他坦言从未太考虑过这些。

“我1991年后的作品,只有1996年的《愈快乐愈堕落》在香港拍摄,其他都在台湾和内地,比如《阮玲玉》和《红玫瑰白玫瑰》。”关锦鹏说,那时去内地进行合拍的人还是少数,他是其中之一。

在他看来,如今内地的电影市场已发生很大改变,不光有主旋律或历史电影,《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图》等影片的出现,说明内地的电影也愈发类型化。

“不过,中国的类型电影要发展好,还需要学习韩国人在创作上的纯粹,以及细节铺排和技术要求。”他说。

作为《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监制,关锦鹏给这部电影打出七八十分的成绩,但对由此被冠名为“青春题材著名监制”,和之前的“女性题材著名导演”一样,他并不接受。

“我觉得不要给自己贴标签,原创剧本也好,改编剧本也罢,我需要有想象空间,加上资料收集,找到想拍的人物后,再决定它是《蓝宇》还是《胭脂扣》。”他说。

对香港电影,他情谊更深:“它属于香港人,我用作品呈现他们的关心和生活的气味,如果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我觉得是普世的。”“透过电影,我也更认识了香港这块土地。”关锦鹏说。             新华社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syste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