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闻 > 第三十九期 > 最新闻报道

济宁菏泽干旱“二百年一遇” 山区小麦频临绝产

2011-01-31 07:29:00    作者:吕光社 石奇亭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从去年9月10日至今,长达141天,济宁平均降水仅有5.6毫米,比常年偏少95%,按照历年该时段降水量重现期计算达到二百年一遇,是自1951年济宁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同时段降水最少的年份,气象干旱已达特大干旱等级。

  “从去年9月10日至今,长达141天,济宁平均降水仅有5.6毫米,比常年偏少95%,按照历年该时段降水量重现期计算达到二百年一遇,是自1951年济宁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同时段降水最少的年份,气象干旱已达特大干旱等级。”1月28日,济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王延国告诉记者。

  王延国说,尽管济宁降雨严重偏少,但农作物受旱灾程度并未达到“二百年一遇”,这主要由于干旱天气主要集中在冬季,对处于冬眠期的小麦影响减弱,如果这种特大干旱天气发生在春季、夏季,旱灾就严重多了。另外去年汛期降雨较多,济宁水源较好,过半小麦浇了越冬水,也使旱情减轻。

  尽管济宁全市未出现大的旱灾,但东部山区因水利条件有限,小麦冬前没有浇灌,出现了绝产状况。1月28日,记者驱车到受旱灾较为严重的泗水县苗馆镇、泗张镇山区采访,山路两旁很难见到长势良好的小麦,却有一些啥也没种的空地。“这种空地没有水浇条件,只能等开春下雨后种花生、地瓜。”陪同采访的泗水县农技推广站高级农艺师韩素莲介绍说。

  在苗馆镇邓家庄村附近,几块麦田里麦苗稀稀啦啦,下车到麦田里一看,稀疏的麦苗不免让人叹惜。韩素莲从地里拔了几株麦苗给记者看,干枯、细弱,她向记者介绍:“由于干旱缺水,这些麦苗如‘一根针’,没有次生根、无分孽,根系、顶叶也已干枯,基本上要绝产了。”

  泗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冯印告诉记者,因为是山区,水浇条件有限,泗水受旱面积较大,达25.5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79%,其中重旱12万亩,绝产2.8万亩;20万亩经济林也有60%受旱。如春节前无有效降雨雪,明年春播将有42.5万亩耕地面临干旱缺墒现象。

  另外,泗水现在已有12个村、8681人出现了临时性饮水困难。在泗张镇王家口村,记者碰到了挑水的邵泽庆,他告诉记者:“原来家里有个小机电井时,深30米,但10月份就抽不上来水了,只好从村东的浅水井里挑水。”

  由于现在气温较低,小麦又处于冬眠期,不适宜浇水,盲目浇水会出现小麦凌截现象,将小麦冻死。但济宁已动员群众做好抗大旱、长期抗旱的准备,积极打井、寻找水源,维修机电设备,以备春季抗旱。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