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9 14:48:00 我要评论
见习记者 张静 来源: 大众网“金秋齐鲁文化行”系列报道
聊城葫芦文化大发展 雕刻工艺是核心
各式各样、形态不一的雕刻葫芦成品
工艺人员在认真地雕刻葫芦
大众网聊城11月17日讯(见习记者 张静)烙画葫芦、雕刻葫芦、片花葫芦……一个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葫芦在展厅里异彩纷呈。今天下午,“金秋齐鲁文化行”采访团走进聊城东昌府区堂邑镇的葫芦加工制作展区,记者们立刻被眼前这些雕刻着各式各样花纹的葫芦吸引住了。“可别小看这些葫芦上的雕刻花纹,就是这些工艺使得葫芦身价大增,这些带雕刻的葫芦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聊城市东昌府区文广新局局长李炳泉说出了葫芦高身价的秘密。
小葫芦大学问 近千品种关键在于工艺
在堂邑镇的葫芦加工展厅里,陈列着几十种葫芦,展厅里的工作人员利用葫芦的大小和形态巧妙地进行加工。“我现在是在做针雕,这属于葫芦工艺的一种。”正在忙着给葫芦“上妆”的王秀华告诉记者,“这种工艺的葫芦选择比较严格,必须是金黄色,无霉斑、无虫蛀,无划痕的成熟葫芦。”只见她用一把特制的小刀照着眼前的一份绣图在葫芦上划出痕迹,“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用力划痕的火候,轻了划痕看不出来,重了会把葫芦划坏。”半个多小时后,原本光滑整齐的葫芦上面有了细微完整的图案,王秀华告诉记者,接下来就是要用食用油加烟脂黑涂于表面,而后在清洗干净,这样一个完整的雕刻葫芦就出炉了。
随行的聊城文广新局文艺科科长穆芳丽告诉记者,这些葫芦工艺品的定价从5元到上千元、上万元不等。“前段时间我们有个客户,花了一万多元买走了我们的一个名为‘沧桑’的葫芦品种,就是因为那个葫芦的工艺很奇特,很有特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堂邑镇现在有葫芦加工、雕刻专业户120户,葫芦生产基地4000多亩,民间艺人们在根据不用的葫芦,在上面雕刻出各种精美的人物、山水和花鸟鱼虫走兽等图案。“堂邑镇素有‘中国葫芦第一镇’之称,现在光葫芦的品种就有一千多种,这些都来自于能工巧匠们勒、扎、挽等不同的工艺,这也是不同葫芦身价暴涨的关键所在。”
葫芦走向世界 工艺的交流学习是保障
“葫芦的谐音是谐音是福、禄,是和谐美满的象征,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我们也搞了很多活动,让葫芦走了出去,算是我们文化产业的一个代表。”李炳泉告诉记者,为了提升葫芦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葫芦产业的发展,成功举办了两届葫芦文化艺术节,并进行葫芦工艺大赛、中华葫芦展销交易会、中华葫芦文化产业高端论坛、专场文艺演出等活动。艺术节期间还邀请国内非遗保护等方面相关专家参加活动,把东昌葫芦推向世界。
除了国内的学习交流,堂邑镇的葫芦们还出了国门,“像日本的一个‘爱瓢社团’,和我们这里的工艺人员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交流葫芦雕刻工艺心得,不断创新葫芦的雕刻工艺,为的也是把我们的葫芦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穆芳丽告诉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雕刻葫芦技艺要想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我们对葫芦工艺的传承还是有信心的,前几天一个传承人还收了十几个徒弟,有了这么好的文化产业链,雕刻葫芦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更好地被传承下去。”穆芳丽说。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