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09专题汇总>直通全运>焦点新闻

开国大典红一师2000名战士举起"滔滔黄河"

  

国庆期间,红一师参演官兵向祖国敬礼

  大众网1014日讯 (记者 李冉 陈宏发 杨博)全运会开幕式上部队参演人员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每人胸前都有一个全运会参演胸牌,上写“开国大典红一师,铁流劲旅,所向披靡”。四渡赤水、两渡乌江、强渡大渡河……谈起红一师的历史,每个战士都会生出满腔的自豪感。如今,这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队伍,在本届全运会开幕式上承担着多个高难度节目的演出任务,肩负着新的光荣使命的他们又喊出铮铮誓言:“发扬红军精神,托起全运的荣誉”。

  传承红军本色,肩负全运使命

说起四渡赤水、两渡乌江、强渡大渡河等经典战役,大家都不会陌生;谈及狼牙山五壮士、黄继光堵枪眼等英雄事迹,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革命战争年代“开国大典红一师”也曾涌现出“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式的英雄“曹坝岗五勇士”、黄继光式的英雄李家发、王成式的英雄韦昌进等一大批战斗英雄。

   “在太原战役中,当时国民党将领阎锡山苦心经营多年的太原,号称“华北第一堡垒”。在这场战役中,红一师担当首攻任务,战士们作战英勇,以200人的代价,全歼阎锡山的铁血师5000人,俘虏2000余人。为解放太原,立下首功”。部队的每一名战士对这些光辉历史都铭记在心。

不过,最让红一师官兵自豪的却是“在1949年开国大典上,第一个走过天安门广场的受阅部队”,因此这支队伍,也被人称作“开国大典红一师”。

和平时期,这支英雄的部队继续发扬老一辈人的传统,多次参与到抢险救灾中,屡立新功。部队驻扎在山东淄博,官兵们把山东作为第二故乡,积极搞好军民关系,淄博市也连续六年被评为“双拥模范城”。

如今,这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队伍,在本届全运会开幕式上承担着多个高难度节目的演出任务,肩负着新的光荣使命的他们又喊出铮铮誓言:“发扬红军精神,托起全运的荣誉”。 

1999人参演,最大的一支演员队伍

在这次开幕式群众演员队伍中,红一师的阵容是最庞大的,一共有1500多人,“节目气势磅礴,声势浩大。”副政委程杰向记者介绍说,本次演出中,红一师战士将参加4个节目演出。在其中一个展示黄河入海壮观景象的节目里, 2000名战士配合音乐灯光,舞动着84块绸布,高声呐喊,再现滚滚江水,奔腾入海的壮美。这84块绸布中,最大的有23米长,10米宽,约几十斤重,需要18个战士配合才能充分舞动起来。

“这个节目最难的是布与布之间要结合紧密,无缝隙,把84块布形成一个严丝合缝的整体,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保证节目的流畅性。”一直带队排练的副参谋长窦全然对此深有体会,他认为最难地方不是动作而是细节,“2000名战士,2000种跑位,2000个动作,时而整齐划一,时而错落有别,这需要成千上百次的练习与磨合”。

千百次的训练有什么样的效果呢?战士牛海龙告诉记者,现在,他们每个人都可以准确的记住自己何时该往何方跑几步。

战士给导演写建议信,全身心参与全运会

发扬民主一直是红一师的优良传统,在开国大典上就曾经集思广益,用“鸡蛋青擦钢盔”,让装备闪闪发亮。在全运会开幕式训练场上,战士们把这种优良作风又带到节目排练中。

有位叫刘延臣战士,刚练习舞动绸布的动作时,发现手容易出汗打滑,抓不牢绸布,布与布之间的衔接也有问题。于是,训练三天后,他利用业余时间给排练的导演写了一封建议信,详细说明了训练中的感受和问题,并逐项列出建议解决办法。他的这些建议受到导演的重视并被采纳,提高了训练的质量。

“我们的战士们都非常看重这次表演,全身心的投入到演出排练中”,“开国大典红一师”政治部副主任马清河认为,战士们不光是被动的接受训练,还主动思考如何提高节目质量。在前不久的庆祝国庆晚会上,战士们把开幕式训练中的感悟及动作要领改编成小品《三班的故事》,“通过演出,把大家的感触写出来,又把复杂的专业的术语,变成简单的话语,让战士容易理解和接受”。

军营心理咨询师 心理疏导与政治教育并重

“战士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在一个地方长久的封闭训练,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红一师向来重视战士的思想政治教育,关心战士们的心理健康,这次来集中训练特意配备了多名心理咨询师。

    “训练方法上的改变,让战士出现急躁心理;保障人员和演出人员互相攀比,产生心理落差;部队长时间在外封闭式训练,个人婚恋问题和家庭问题无法解决,由此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心理咨询师王海林到班排之间摸清战士们的心理状况,制定了一系列心理辅导计划。针对个别问题,采取约谈的方式,对战士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对于一些普遍性问题,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举办团体拓展训练,让战士们在一块互相交流思想,把心里的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有一次王海林听说某连新兵张建军常一个人偷偷的躲在包裹库流泪,就主动找到小张做工作,原因究竟在哪里呢?“作为开国大典红一师双大功连的一名战士,不能参加全运会开幕式节目演出,不能为连队争荣誉,我感到很惭愧…”。通过谈话,王海林了解到小张因担负保障任务,不能参加这次支援全运会演出节目排练而非常失落,思想波动极大。了解了情况之后,王海林通过开展辅导教育,采取“手拉手”互助活动,及时为小张进行了心理疏导,同时建议部队领导积极开展了各种类型的评比竞赛,引导小张认清岗位虽不同,责任却重大,冲锋在前,更需要稳定后方。这次采访中小张高兴的谈到:“处处是竞技场、处处是展现我们风采的舞台,我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展示“开国大典红一师”的机会。”心理负担明显减弱,原来所谓的“心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训练非常积极,成绩也非常突出。

舍小家为大家,老兵站好最后一班岗

在这次开幕式排练中,很多老兵在参加完这次排练任务后一个月即将复原。难舍军营的一抹绿色,很多老兵为了不在军旅生涯留下遗言,放弃了小家,一心为演出成功。

“班长郇志丹 ,今年821日,妻子生下女儿,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他说;‘没有任何要求,只求把这次演出任务完成好’。其实他早就知道,若参加开幕式演出,妻子分娩时他就无法陪伴在她身边,但他毅然决定报名参加。妻子得知此事后,告诉他:“从结婚到现在,我们见面有27天,自从怀孕到生孩子,见面16天”。

班长程水涛,今年1月 到5月之间,从小最疼他的爷爷和外婆先后去世;开幕式排练期间,9个月大的女儿头部检查出肿瘤……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几乎击垮了这位老兵,他想离开训练场去给女儿治病,去陪伴家人。“但我是一名党员,一名老兵,红一师的传人,训练场上还有很多问题等我去处理,我不能退缩”,困难面前,还有两个多月就退伍的程水涛选择了坚守,承继了“红一师的本色”。

正式这些老兵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红一师的革命精神一代代传承。

革命分工不同,刷碗同样光荣

全运会开幕式上,红一师的演员虽然众多,但大多都藏在道具下面,上特写镜头几率很小,但还有一群人上镜的几率为零,他们就是此次任务的后勤保障人员。为保障部队官兵饮食,部队把野战炊事车开进了驻地。

“革命分工不同嘛,我在这里刷碗同样是为全运会做贡献。”曾两次荣立三等功的班长白伟一边刷碗,一边谈起他的这次全运会之旅。在支持全运之前,他在障碍训练中摔下横梯,造成下颌骨折。为参加全运会,他提前出院,主动请缨,但入驻后身上又患皮肤病,不得已从参演人员中转入保障人员。

每天与盘子菜勺打交道,刚开始,白伟的心理自然不舒服,但很快他就调整心态,重新认识后勤工作,“后勤搞不好,排练就无从谈起”。之后,他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科学安排,合理分工,制定了“营保障工作日流程图”,为保障分队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刘宝才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鲁ICP证:00010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 Rese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