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尕娃”恩恩走了 谁会再为咱的父母揪面片?

2011-09-20 14:24:00     作者: 周东平 王梅    来源: 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甘占恩;长江大学;面片;好娃娃;好孩子;父母;15岁少年为救落水者英勇献身
[提要] 从甘占恩这位“ 90 ”后的学生勇救落水同伴却不幸牺牲的事件来看,青海民族大学人文学院谷晓恒教授认为他不仅仅救了人,更重要的是“救”起了一代人的精神———我们需要舍己救人的精神。

时代需要舍己救人的精神——《15岁少年为救落水者英勇献身》追踪报道之三

  “有不少人认为,现在的很多青年人生活上挑剔、做事随便、缺乏责任感,只讲索取,不讲奉献。从甘占恩这位‘ 90 ’后的学生勇救落水同伴却不幸牺牲的事件来看,我认为他不仅仅救了人,更重要的是‘救’起了一代人的精神———我们需要舍己救人的精神。”

  青海民族大学人文学院谷晓恒教授对甘占恩事迹这样评价。他认为,甘占恩是一名比较优秀的学生,而被救的王建祥是一名辍学少年,如果没有这样的不幸发生,也许将来甘占恩对社会的贡献会更大一点,所以在很多人看来甘占恩牺牲自己有点不值。但是,舍己救人“值”与不 “值”无须争论,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善良与勇气都是我们需要着力打造的基本价值观。

  谷晓恒教授认为甘占恩在危险时刻之所以能作出这种义举,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不可分。

  “目前,年轻一代迫切需要生活指导,改变价值真空状态。因此,学校教育现在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必须确立一套最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念。它必须以人生观为核心,然后延伸到个人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目的,不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那就是学校教育的失败。”谷晓恒说。

  长江大学学生江边救人之举,彰显了见义勇为、仁义仁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甘占恩舍己救人的举动,是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倡导的精神品质。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代,更需要构建现代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现之一,就是仁爱,就是奉献。

  甘占恩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这个世界上,激励着他身边的同学们前行。

  谷晓恒教授告诉我们,这些天来,人们一直在谈论这个好孩子。甘占恩救人的行为不是偶然的,这与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密切的联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有利条件,也给学校的育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学校和教师们努力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观念,教会他们正确理解“爱”、学会如何“爱”、自觉践行“爱”。(记者 祁万强)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