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洋货"卡尔丹顿贴外国牌变身高档大衣

2011-07-15 10:33:00     作者:    来源: 央视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假洋货 衣服 品牌
[提要] 卡尔丹顿在意大利并没有进行过企业注册,那也就谈不上具有商业和纳税行为。在意大利从事服装行业的业内人士也没有听说过这个品牌。

  解说:根据调查,卡尔丹顿只是在意大利进行过商标注册,在那里并没有任何生产、经营、销售活动。记者在国家工商总局查询的注册信息显示,目前商标拥有者是深圳市卡尔丹顿服饰有限公司。
  记者以加盟的名义见到了卡尔丹顿公司品牌拓展部的夏军(音)总经理。夏总经理告诉记者,目前卡尔丹顿在全国已经有570家分店,机场分店30余家。对于卡尔丹顿品牌的注册情况,夏总经理是这么介绍的。
  卡尔丹顿服饰有限公司品牌部经理:意大利是原产地,我们是代理公司,但是从1993年代理过来到现在已经有80%在国内生产了。
  记者:这个牌子在国外的情况怎么样?国外的口碑?
  卡尔丹顿服饰有限公司品牌部经理:没有,我们代理过来,国外的情况我们不太清楚。
  记者:没有是什么概念?
  卡尔丹顿服饰有限公司品牌部经理:国外没有店啊,只是品牌注册地。
  解说:对于卡尔丹顿意大利品牌的质疑,夏总经理则显得不屑一顾。
  卡尔丹顿服饰有限公司品牌部经理:有哪个牌子不是噱头呢,我觉得只要手续是合法的,无论你消费者追(究)都没有关系。正式工商注册,所有的手续是合法的,追究什么呢?
  记者:宣传中,宣传工作有关系吗?
  卡尔丹顿服饰有限公司品牌部经理:那有什么关系呢?意大利的品牌多了是的,可以宣传。我们在意大利注册啊,为什么不能宣传是意大利的?我们在日本、韩国都有注册,在美国都有注册,只是我们没去开店而已,我们现在注册是全球的注册。
  解说:卡尔丹顿仅仅是在意大利做了个商标注册,销售人员就宣称自己是原装进口。除了服装以外,其它商品中的洋品牌也是屡见不鲜,一款叫歌浪尼的手表也被称为是意大利品牌,而且还是历史悠久的意大利品牌。
  歌浪尼销售人员:意大利的品牌,歌浪尼,5号线、1号线地铁上都有那个广告。16世纪原创的品牌,它在1986年进入中国的。
  记者:从哪儿进入中国的?
  歌浪尼销售人员:意大利,一般的品牌肯定是在它的归属国卖得好,然后才往中国进的。
  记者:也不是这一个地方卖?
  歌浪尼销售人员:对,北京好多家店呢,一般的商场都有,新世界、王府井那边都有。
  解说:记者调查发现,歌浪尼在中国的商标注册信息显示,商标最早的注册时间是1994年,注册地是深圳南山区天安工业村。而记者从意大利商标专利局得知,歌浪尼商标在意大利的注册时间是2009年。也就是说,这款号称16世纪的意大利手表,它的意大利商标历史迄今才一年多而已。
  据记者了解,通过商标代理公司注册意大利商标的费用在三千到一万元人民币不等,申请人只需要提供一些如地址、商标图样等最基本的信息,在一年半左右就可以拿到注册许可。通常情况下,企业注册国际商标是为了更好的打开国际市场,更多的扩大注册国所在的市场份额。而我们节目中刚刚提到的这些起了洋名却只在国内销售的商品,产品还是那个产品,身价却脱胎换骨了。
  记者:目前咱们这个正装系列基本的价位是处在什么(方面)的?
  皮尔丹顿服饰有限公司品牌部经理: 主力价位八千到一万五,高端的是五万到十五万。
  记者:进货价呢?
  皮尔丹顿服饰有限公司品牌部经理:三三折。
  记者:三三折。对这个打折公司有没有什么要求?
  皮尔丹顿服饰有限公司品牌部经理:基本上不打折,我们有VIP的话打八五折。
  记者:八五折最低了?
  皮尔丹顿服饰有限公司品牌部经理:对。
  解说:以卡尔丹顿的一件普通正装西服为例,如果销售价一万元,那么拿货价则只有3300元。也就是说,销售价将达到3倍以上。
  从事服装经营的刘先生,就曾经把自己包装的两个空壳洋品牌进驻过北京的两个大商场。
  服装经销商:在(北京)木樨园地区,像可能在这边的批发价格,比如说是两百块钱一件衣服,但是如果他包装成意大利品牌、像法国品牌,可能在商场里边的这种售价就会在一千块钱左右。
  解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利用洋品牌进行宣传、销售,消费者购物后如果提出异议又将如何维权?著名律师邱宝昌认为,商家必须对商标的真实情况向消费者进行公示,否则就存在着侵权。
  邱宝昌 中消协律师团律师:
  消费者要有知情权,你就是在中国生产的,中国制造的,在中国设计的,只不过你的商标是在国外注册的,我认为像这种情况应该要真实地告诉消费者,要主动地、积极地告诉消费者。而不要去注册一个很洋的名字,然后去又进行一些包装,甚至故意隐瞒一些事实,那么这种情况我认为可能就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一种侵犯,那么实际上如果有虚假宣传,那就构成欺诈。
  演播室主持人:明明是纯国产,非要说原装进口;明明才注册几年,非说有悠久历史。编个谎话,费点周折,弄个洋身世,几百块钱的商品身价立刻涨到了成千上万。
  对商家来说,虽然赚了钱,却出卖了诚信,理应受到惩处,而这种现象为什么能够普遍存在,也值得大家好好想一想。一样的产品,为什么挂个洋牌子就好卖?消费者多花的那些冤枉钱,究竟是为了什么东西买了单?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