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1 14:09:00 我要评论
刘国栋 来源: 大众网高荣华在华安县城开了一家小餐馆,记者有幸品尝了一下,味道非常不错。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有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扶持,现在的高荣华觉得日子越来越有了奔头。
高荣华带队在第九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表演高山族舞蹈现场。
高建英家有20多亩茶园,茶园收入每年就有10万元,图中是国家补贴的高建英家专门用来炒茶的机器。
高山族文化在这里得到传承
“我爷爷的名字叫做柯那斯(音译),台湾台东县的阿美族。”33岁的高荣华属于大陆高山族的第三代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深圳民俗村当过舞蹈演员,后来又到电子厂打工,还做过茶叶生意,如今与汉族妻子一起在华安在县城开了一家快餐店,生意也还不错。
和其他的第一代大陆高山族一样,高荣华的爷爷1946年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抓壮丁来到大陆,后来被解放军俘虏并被送到了学校学习,逐渐培养成为一名政府干部,先后在县台办、粮食局工作过,娶了一名当地女子为妻,生育了七个儿子两个女儿。
对于爷爷的这段经历,高荣华也是小的时候断断续续从大人嘴里听到的,他还从老人们那里知道,高山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对于隔海相望的那个并不算遥远的家乡充满了期待,老人们说那里的高山族无论劳动、恋爱、婚宴、节庆、祭祀,都用会歌舞来表达我们的情感”,于是高荣华就跟着第一代高山族的老人们学起了高山族舞。
高山族的舞蹈大多为集体舞,这是与他们劳动生产的集体性分不开的。凡重大活动,都有集体载歌载舞的热烈场面。在歌舞聚会时,人们堆柴点火,围火高歌豪饮。先是十来个青年人款款起舞,并唱序歌,渐入高亢激越,间有齐声欢呼,场面非常热烈。通常为拉手舞,跳舞时腿部动作多,手的动作少。
“高山族常见的歌舞形式有阿美族的《拉手舞》、泰雅族的《祭舞》《酒舞》,其他如《杵舞》《甩发舞》《竹杆舞》《陀螺舞》等,这些我都会跳。”高荣华说,一九九五年的时候,华安县第一代的高山族人林忠富作为高山族舞蹈编导,就组织了二十多人的高山族舞蹈队,远赴深圳中华民俗文化村,向世人展示台湾高山族文化在祖国大陆得以发扬光大的景象,这其中就有高荣华,“今年在贵州举办的少数民族运动会,我们华安高山族代表队是漳州市唯一一支随省团出征的代表队,表演的《抛陀螺》和《竿球》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呢。”
陪同采访的汤奇才则介绍,2008年,华安县高山族舞蹈也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山族同胞严志强和高建生被列为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高荣华也成了市级传承人。
“大陆高山族的人虽然少,我们还是要让民族文化更好的传承下来,文化是融于血脉的东西。”汤奇才说,对于高山族舞蹈,华安县专门成立了高山族舞蹈文化普查、研究与保护小组,对高山族舞蹈及其生存状态进行全面普查,并先后投入400多万元,建成面积500多平方米的高山族舞蹈表演场地和高山族舞蹈表演风情园,组建了高山族舞蹈表演队。
歌舞能传情
在离县城不远的仙都镇宋坑村,我们还拜访了另一户高山族家庭,这家的女主人高建英正是高荣华的亲姑姑。
“告别破瓦房,住进新房子,手机、电视、摩托车等现代化东西进入寻常高山族家,我们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坐在自家的三层小楼里,高建英高兴地给记者算起账来,一斤茶叶现在收购价能到四五十元,家里20多亩茶园一年下来再坏也要净收入十多万,“我就俩女儿,一个嫁出去了,小的去年招的上门女婿,因为我们村富裕,下面那些村的小伙子都争着上门呢。”
听了高建英的话,大家都笑起来。华安是仅次于安溪的铁观音生产基地,现在据说只不过是安溪的名声比华安大而已,至于茶叶,安溪的茶商还要到华安这边收购后,再回去贴上安溪的牌子。加上这几年茶叶行情有看涨,茶农的日子也就越来越好,特比对于高山族农户当地政府还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持。
当地高山族日子越过越好还有一个佐证,2002年前后,高建英的二弟到台湾定居,以后也会时常来到华安来探望亲戚,每一年回来他都能看到一些新的变化,前两年再回到华安,竟然向自己的姐姐表达想回来的念想。
“小的时候就听父亲说,我们是从台湾过来的,老家是在台东,就是一直没有机会回去看一看”,日子虽说越过越好,但是高建英对于海峡那边的那个没曾去过的家一直还是念念不忘,以前因为政策还有经济原因,自己一直也没有机会到老家台湾去看看,“如今有条件了,听孩子们说来往大陆和台湾都很方便了,从漳州出发,在厦门乘船到金门,只要几个小时就够了。”
高山族同胞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高山族文化在华安得到传承和发展。高建英和女儿一起像高荣华一样,平时到了节庆也都是要跳高山族舞的,高建英的小女儿去年还跟着一起参加了贵州的少数民族运动会,“小时候逢年过节一家人都会在一起自娱自乐,父亲则言传身教教我们高山族舞蹈,同族人集会或访亲问友时,也总是用舞蹈形式来表示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互相切磋技艺。”
陪同采访的汤奇才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两岸交流的增加,不少台湾原住民文艺团体经常来到华安进行文化交流,看到这里的高山族舞蹈跳得这么地道,都感到又惊讶又亲切,都说到了这里就想回了家一样,“歌舞能传情,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工具,通过这一平台我想更能增进大陆高山族和台湾原住民的了解和联系。”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