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
“十一五”期间,山东公路养护理念创新成效卓著。精细化养护、预防性养护措施领行业之先,“畅安舒美”理念成全国共识,“五大养护工程”富有山东特色,危桥管护和安保工程体现以人为本,样板路建设继续保持优异成绩。五年共完成公路养护投资210亿元,实施大中修16696公里,创建文明样板示范工程13830公里,优良路率达到75.8%。
精细化养护助推公路发展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实践,山东精细化养护决策、执行、标准、考核四大体系日趋完善,在养护资金的分配、养护任务的执行、施工工艺的衔接、养护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集成编写了《山东省公路精细化养护实施手册》,按照宏观管理、技术方案、养护技术三大部分进行编撰,宏观管理包括管理制度和办法、管理标准和要求、规划和计划、检查考核体系、管理流程体系五大版块;技术方案包括管理流程、决策树、决策矩阵、管理矩阵图,以及养护方案6类80种;养护技术部分设计常用养护技术50余种,工艺流程144个。精细化养护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和提升山东省“十二五“公路养护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把路养好的山东经验
“十一五”期间,山东公路坚持“依靠科技,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着力加强桥梁和路面养护。大力推行预防性养护,加大专用设备投入和技术推广力度,购置微表处、综合养护车、灌缝机、同步碎石封层等公路养护专用设备约200多台(套),大力推广同步碎石封层、稀浆封层、薄层罩面等技术,全面推广路面裂缝和坑槽的机械化作业,每年召开养护现场会,对以上预防性养护技术进行技术交流;针对新技术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技术指南,制定了两项地方标准。以交通运输部部署的《预防性养护政策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成果为依托,制定出的山东省预防性养护指导意见和资金补助政策,在全国公路局长会议上作为成功经验进行交流,获得高度评价。五年来,累计完成普通干线公路大中修12530公里,年均大中修里程占干线公路总里程的10.4%,全省高速公路、国、省道优良路率分别为100%、96%、82%,路况质量大幅提升。
“畅安舒美”的公路形象
近年来,山东省继续加大文明样板路创建与巩固力度,高标准实施文明样板示范工程。坚持巩固和创建措施并重,国道105、204、104、205、206、327、309和220线等八条国道均达到了文明样板路标准,此外,还精心打造了国道309线济南至潍坊段高标准养护示范路。截至“十一五”末期,全省累计创建文明样板示范工程13830公里,占总里程的70%。尤其是2009年启动公路综合整治以来,各市政府加大路域环境整治力度,城市出入口、重要国省干线、穿村镇治理路域环境实现新的突破和提升,山东公路“畅安舒美”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展现。安保工程让行路更安全五年来,山东省大力实施公路安全保障系统工程,积极推广国道105线平原区安全保障工程的研究成果。“十一五”期间,共投资3.1亿元,累计整治安全隐患路段16028处、8528公里;加强危桥加固改造步伐,五年投资11.74亿元,完成危桥加固改造833座。省公路局根据“两保两树”实施方案要求,对养护工程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实行“双审批”制度,规范养护作业现场布设标准;采取“路警联合”保畅通的措施,联合公安交警组织开展了全省高速公路通行秩序整顿活动;积极开展收费站便民服务、优先通行等举措,提高了过站通行效率。
公路的信息化联通
“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大力推广公路信息化建设,投入近2亿元,开发了集路况信息上报、审核、发布为一体的信息处理平台,改造升级了96660路政服务热线和山东公路门户网站,实现了全省路况信息共享,高速公路重要路段实现了实时监控,省局建设了路况监控室。济南、潍坊等市成立了集公路监测预警、应急指挥调度、出行信息服务和办公自动化于一体的公路信息管理与应急指挥中心,枣庄市启动了应急指挥中心的规划建设,临沂市在京沪高速公路设立了气象采集系统。农村公路管养新突破《山东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实施细则,以及《山东省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示范点工作实施方案》颁布,确定以济南、德州两市交通局为试点,积极探索适应山东省实际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特别是,枣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积极探索,创立了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枣庄模式”。2008年,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配合省厅完成了《山东省农村公路条例》的起草、调研和修改工作,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并获准通过,并制定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桥梁养护、检查考核等管理办法,山东省农村公路管理实现了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