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对照省委、省政府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我省交通发展还存在哪些不足?为什么说开展“两保两树”活动是推进交通运输“三个转变”的客观要求?
贾学英: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这几年我们在加快工作指导转变、推进交通科学发展上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山东交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截至2010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2.9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285公里;沿海港口年吞吐能力达到4.64亿吨,内河通航里程达到1100公里;道路运输年客、货运量分别达到23.6亿人、27亿吨;在全行业深入开展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人本化“四化”管理工作,交通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但对照省委、省政府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我省交通发展还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规模总量相对不足,结构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发展的层次不够高,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方面的问题,迫切需要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过程中加以有效解决。深入开展“两保两树”活动,切实提高对畅通、安全的保障能力,解决人民群众高效便捷出行的更高需求,是交通运输部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和重要内容,必将有效地促进我省交通运输由注重建设向建设、管理、服务并重转变,由以规模、数量增长为导向的发展向以社会效益、服务质量为导向的发展转变,由以管理主体为重心向以服务对象为中心转变,全面推进交通发展转型,更好地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新要求。
记者: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产业构成中属于服务业范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流通和群众出行都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如何满足这些要求?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和群众出行服务。
贾学英:服务是交通运输的本质属性。近年来,山东交通紧紧围绕“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为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方便老百姓安全、便捷出行做了大量工作,办了很多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大力实施“三通”民心工程,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0.3万公里,行政村通油路比例达到99%以上;同步推进农村客运工作,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全省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99.8%;加大渡口改造、渡改桥实施力度,海岛、沿河、沿湖群众交通条件显著改善,千人以上岛屿全部通航。在全国首批一次性全部取消政府还贷二级路收费,有效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和群众出行负担。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产流通和群众出行都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老百姓关心的不仅仅是路多、车多、船多,还关心道路的便捷性、通畅性,车站和码头的综合性、高效性,车辆、船舶的安全性、舒适性,是不是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对交通行业在现阶段集中的要求,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够真正把“服务”这一交通行业的根本属性表现出来。开展“两保两树”活动,进一步强化交通服务属性和职能,切实搞好事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畅通和安全问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才能更好做好“三个服务”,使交通运输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
记者:交通运输始终是社会舆论密切关注的焦点领域,个别地方、个别单位还存在行风问题、廉政问题和其他群众还不够满意的问题。开展“两保两树”活动,对于提升交通形象,打造交通品牌将起到什么促进作用?
贾学英: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不可分割、相互促进,统一发展。多年来,山东交通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我省交通行业建成首批全国交通文明行业,省交通厅被中央文明办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系统有5个单位创建成全国文明单位,共建成省级文明交通行业、子行业196个,覆盖面达到96%。培养和树立了以许振超、高发明同志为代表的一批交通先进典型,在全国引起重大反响。与此同时,生态文明也被越来越提到重要议事议程。以开展“两保两树”活动为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方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交通热点难点问题,打造有较大影响力的交通品牌,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示范工程,将有助于交通管理与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在全社会树立起我省交通为民、务实、人本、和谐与负责任行业、负责任政府部门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