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学英:立足民生才能确保活动成效

2011-05-13 22:16: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关键词: 山东 公路养护 公路建设
[提要] 开展“两保两树”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活动的内容、措施和载体都立足于服务民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真正打造为民交通。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贾学英告诉记者,山东交通将举全行业之力、集全行业之智,充分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配合,变“部门行为”为“社会行为”。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创新思路,改进方式,充分听取和吸纳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建议和要求,认真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记者:请问贾厅长,如何让“两保两树”活动形成长效机制?
    贾学英:我们提出要建设“三个机制”,实现活动长效保障。一是建设本质安全长效机制。实施本质安全系统工程、全面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是交通安全生产工作的固本之基和治本之策,是坚持安全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省本质安全机制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继续扎实推进本质安全各项工作,把着力点牢牢放在提高“人—机—环—管”各要素的安全性及系统整体的安全保障能力上,按照“企业为主、部门推动、政策引导”的原则,不断健全完善覆盖行业管理与企业管理、涵盖交通运输各重点领域的本质安全推进工作标准体系,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责任落实和监督考核,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提升我省交通本质安全水平。二是建设应急部门联动机制。积极加强与交警、气象、保险、卫生、安监、消防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加快建立多部门协作参与、联动响应、高效畅通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及救援机制,确保交通应急处置迅速、救援及时、保障有力。突出加强与交警部门的合作,探索实施“路警联动”,建立路警联合办公、跨区域定期会商、重大事件会商等制度,下大力抓好高速公路通行秩序整顿,避免长时间压车堵车事件发生。探索跨省高速公路管理部门通话与合作机制,积极应对解决突发公共事件及恶劣天气情况下的交通堵塞问题。三是建设活动长效机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明晰工作流程,对活动开展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用制度、规范、标准等多种形式固定下来,形成科学、成熟、富有特色的工作机制。积极创新,探索有利于活动开展的政策措施,在活动中不断推出新举措、新办法,形成“保畅通、保安全、树品牌、树形象”的长效机制。
    记者:怎样认识“两保两树”活动与已经实施的交通四化管理、公路综合整治、创建文明和谐行业、创先争优、争做齐鲁先锋等活动的关系,开展“两保两树”活动与上述工作有哪些结合点?
    贾学英:开展“两保两树”活动要与四化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以交通四化管理为总抓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方向,把解决交通畅通、安全、服务等方面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作为提升四化管理水平的突破口,真正用四化管理的理念和办法去开展活动,体现以人为本,努力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交通公共服务。开展“两保两树”活动要与公路综合整治工作紧密结合。与公路综合整治工作统筹安排,互促并进,充分展示活动成果,提升整治水平,确保在全国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中取得优异成绩。开展“两保两树”活动要与创建文明和谐行业紧密结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凝心聚力、共谋和谐,在活动开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文明行业创建力度,形成有效合力,共同提升交通行业的社会形象。开展“两保两树”活动要与创先争优、争做齐鲁先锋活动紧密结合。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上创先争优,在创先争优中不断提升“两保两树”活动的实际成效。
    记者:“十一五”期间我省交通坚持抓典型,树品牌,保证了山东交通健康稳定发展。但从发展的层次来看,缺少有重大影响力、能够展现山东交通形象的品牌和亮点。请结合此次“两保两树”活动的开展,谈一谈“十二五”期间我省交通将如何加强品牌建设。
    贾学英:把品牌创建作为树立行业良好形象的主要载体,全面加快山东交通品牌群体的创建步伐。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鼓励各级各单位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总结经验,解放思想,大胆突破,集中优势力量和资源,在交通建设、四化管理、高速公路保畅通、本质安全建设、信息化建设、服务区建设、现代物流、客运服务、温馨热情服务以及廉政建设等十个方面,推出一批时代性强、有影响力、体现山东交通特色的品牌,形成亮点突出的“十大品牌”群体,带动交通整体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树立起山东交通的全新品牌形象。
    最后我要说的是,开展“两保两树”活动,努力提升我省交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是山东交通人的光荣使命,也需要全社会的热心参与和行动。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推动全省交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记者:谢谢贾厅长接受本报的采访。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