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黄三角从背靠大海到面向大海

2010-12-30 10:21:00    作者:陈光   来源:大众网  

黄三角成陆时间较短、生态环境脆弱,开发起步较晚、市场竞争激烈,经济全球化和全球金融危机使黄三角建设面临良好机遇更面临严峻挑战。这些特点和背景促使黄三角的决策者和建设者必须认真借鉴沿海地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教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统筹发展”文章,走出一条与珠三角、长三角、辽宁沿海经济带和天津滨海新区错位发展的路子。

    编者按:《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制定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近日发布,其中提到要“加快实施国家批复的《黄河三角州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抓住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机遇,按照高效、生态、创新的原则,以资源高效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线,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重要的增长区域。”对此,山东省省长助理,省黄河三角洲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光撰文,阐述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黄河三角洲转身向海科学发展。

    ●突出生态优先,下决心让黄三角变成绿三角。

    ●发展特色产业,创造绿色GDP。

    ●黄三角要走出与珠三角、长三角错位发展之路。

    ●推进改革创新,为黄三角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证。

 

从背靠大海到面向大海
---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黄河三角洲转身向海科学发展
山东省省长助理 省黄河三角洲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陈光

 

    20091123,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区域发展规划,也是山东省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对于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贯彻好、落实好、实施好《规划》,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研究和深刻把握《规划》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牢牢把握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这条主线,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尽快实现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和工作指导的战略性转变,特别要重新审视和充分发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临海区位优势,按照《规划》的要求,从背靠大海转身面向大海,突出港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战略性、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临港经济发展,依托“四点”、建设“四区”、打造“一带”,着力促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跨越发展。

一、“背靠大海”抓开发为黄三角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然地理概念的黄河三角洲可分为古代黄河三角洲、近代黄河三角洲和现代黄河三角洲。古代黄河三角洲,是以河南省巩县为顶点,北起天津附近,南达徐淮的一个庞大的三角洲体系。近代黄河三角洲,指1855年黄河于河南省铜瓦厢决口北夺大清河入渤海后冲积而成的三角洲,其范围是以垦利县宁海为顶点,北起套尔河口,南至淄脉沟口的扇形淤积地区。现代黄河三角洲,指1934年黄河分流点下移,开始建造的以垦利县渔洼为顶点的三角洲,北起挑河湾,南至宋春荣沟口。规划区域内的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历史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包括东营、滨州两个市和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前的黄河三角洲,由于黄河尾闾摆动大,成陆时间短,土地盐碱化严重,加上交通不便、人口稀少,这里曾经是一片贫瘠荒凉的土地。“雨天水汪汪,晴天白茫茫”,是当时的写照。这块共和国最年轻的三角洲处于沉睡、封闭、贫困、落后的状态。建国以后,农林牧渔业开始起步,国家在三角洲上相继建立了一些农场、林场和军马场。上世纪60年代,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惊醒了这块沉睡的土地,拉开了黄河三角洲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序幕,在这里诞生的胜利油田成为继大庆油田之后的我国第二大油田。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黄河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1978年,现规划区域内黄河三角洲地区实现GDP19.7亿元,仅占全省8.7%;固定资产投资3.94亿元,仅占全省9.4%;地方财政收入1.43亿元,仅占全省2.2%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历届省委、省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干部群众,背靠大海,聚精会神,改革创新,真抓实干,黄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速。1983年,为支持胜利油田建设和实现区域综合开发,国务院批准以胜利油田的主产区——广饶、垦利、利津三县为辖域建立东营市。上世纪80年代,以东营市委、市政府为主,黄三角地区党委政府率先发展高效生态经济;90年代,山东省委、省政府将黄河三角洲开发列为全省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摆上了重要议事议程;20世纪,黄三角建设相继进入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黄三角的农业生产能力显著提升,以土地改良、中低产田改造为先导,通过引黄河水压碱、培肥地力为主要措施,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渤海滩涂分层次开发模式获得成功,在滩涂的浅海带、潮间带、潮上带、重盐渍带和轻盐渍带因地制宜发展鱼虾贝类养殖、建设盐场、种植棉花,有效地提高了滩涂开发效益,提高了沿海农民的收入。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形成了石油装备制造、海洋化工、轮胎、造纸、纺织、农产品加工、黄金加工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涌现出一批以魏桥集团、鲁北化工、晨鸣集团等为代表的大型企业集团;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截止到2008年,规划区域人口985万人,占全省的10.5%;实现GDP4756亿元,占全省的15.3%;粮食总产680.6万吨,占全省的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13.5亿元,占全省的14.4%,地方财政收入198.3亿元,占全省的10.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93.9亿元,占全省的13.6%。在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黄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晋升国家战略、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静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