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局长:提前10秒预测地震绝无可能

2011-03-13 15:30:00    作者:郑春平 鹿伟   来源:新华网  

3月11日日本地震发生之后,网上一则消息开始疯传,称此次地震,日本提前10秒就预测出来了。果真如此吗?3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明确表态:不可能,也绝无此事。

  政协委员呼吁尽快出台《原子能法》

  本次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炳德建议,尽快出台《原子能法》。陈炳德对日本地震中福岛核电站可能发生的泄漏事故进行了分析。他说,按照正常设计,在地震发生后,如果核电站丧失了外电网,应急电源将会自动启动冷却和关闭核反应堆。而在这次日本地震中,福岛核电站的一个应急电源未能启动,反应堆未被及时冷却,出现热量集聚,导致外溢泄漏。因此,福岛的核泄漏事件需要继续观测评估。

  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规划,到2015年,中国核电装机将占电力装机总量的5%以上。陈炳德提出,最为关键的是我国管理核领域活动的基本法《原子能法》仍然处于空白状态,他建议国家加快这方面的立法工作,并告知公众,明确出台时间表。

  快报特派记者 孙兰兰 沈晓伟

  权威访谈

  日本核电站泄漏

  对中国沿海影响不会太大

  快报专访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

  日本核电站泄漏

  对中国沿海影响不会太大

  昨天,日本泄漏核电站周围的应急范围从10公里拓展到了20公里,是不是意味事态进一步严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理事长、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华祝说,可以这么认为,日本做了进一步恶化的准备。

  另外,10公里的应急是就地隐蔽,20公里的应急是疏散撤离,这两者有何不同?张华祝说,一旦核电站泄漏事故产生影响,周围应急“就地隐蔽”是指在屋里不出来,挡住辐射即可;要撤离的话,表明事态相对更严重。

  按照通常的看法,核物质泄漏,影响范围是非常广泛的,仅仅20公里的范围“管用”吗?“居民要撤离的话,最大的范围也就是30公里,随着半径扩大,放射性物质的强度衰减得很厉害。”张华祝委员说,最关键的是第一波的应急,此后随着风向变化、距离延伸等,影响也会越来越衰减。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张华祝委员认为,即使将来影响到中国东部沿海,影响也不会太大。

  “柏崎—刈羽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是我目前知道的最严重的事故,但影响也是局部的。”张华祝表示。据悉,2007年,日本新潟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导致靠近震中的柏崎—刈羽核电站发生核泄漏。而柏崎—刈羽核电站有7座反应堆,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核电站。

  张华祝十分确切地告诉记者,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核电站共三级核应急体系,“可以说,十分详细和周密。”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