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兰华,女,汉族,1957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济南市天桥区堤口路街道黄岗东路社区居民。
“明孝道、护亲人、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堤口路街道黄岗东路社区的左兰华明祖训,弘美德,以爱亲护亲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无怨无悔地倾注到年迈体弱父母和身患精神残疾的妹妹身上。工作期间她以身作则,任劳任怨,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及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可是,每当结束了一天繁重的工作回到家,等待她的不是像常人那样的休息放松娱乐,而是一心关照的身患一级精神残疾的妹妹左秋菊,她用赤诚爱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无微不至护亲人
左秋菊,现年57岁,患有精神分裂症,属于狂躁疾症。20多年前,长期住院治疗,每年两三次,医院下了病危通知。由于家里父母身体不好,无法照料,为解父母之难,照顾妹妹的重任就落到了已有一个儿子的左兰华身上,于是夫妻二人一商量就从医院把她接回家照料。当时,左兰华下岗后自己做的生意也不能做了,孩子在上学,全家生活支出及为左秋菊治病费用仅靠丈夫的工资收入。左秋菊病情不稳定,时常发作,发作时又疯癫,又打人,一家人都多次捱过她的打。有一次竟把左兰华打倒在床下边起不来了,几乎昏死过去。即便是这样,她们一家也从不抱怨,只是说:“她也不愿意这样,不能和一个病人生气,她已经很痛苦了,我们不能不管”。针对她多次打人、打砸东西的这种情况,也没有对她放弃,而是用边治疗边精神疏导的方式来照顾妹妹,经过几年的精心护理,使她在天天服药和多种多样的锻炼康复中,病情稳定下来,一晃就是23年。这期间她毫无怨言,尽心尽力,无微不至,疼爱有加,无论吃穿住行,左兰华都是亲力亲为,经过多年的照顾,她也摸索了一些经验,可以根据妹妹的表情来判断他思想上的波动,能够做到提前预防。
一个人的精力终究是有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左兰华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前几年查出患严重心脏病,曾做过2次放支架搭桥手术,左兰华的丈夫觉着不能让一个病人再照顾一个精神病人,于是更多的承担了家务,直至退休后,分担了洗衣、做饭、采购以及照料病人的多项事物。左兰华很是感动,每次说起她丈夫,她都感慨到:“多亏他在精神上和生活上支持我和鼓励我,不然就我这身体我真不知道我能撑到现在啊”。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因爱而生的传奇家庭。
家庭和谐传孝道
“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谐家庭不能没有“孝”字。左兰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家庭和谐”。她虽然身肩照顾妹妹的重任,但也不忘尽孝道,抽空还不忘去父母家,父母双亲年纪大了,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肠胃病及便秘等。八十多岁的母亲每年都要住院一二次,左兰华也是全身心陪护照料。有一年父母皆患了白内障,两人先后六次住院,吃喝拉撒全有左兰华料理,为了父母,托着带病的身子坚持、坚持。平时,父母时有耍小孩脾气,可每次她总是耐心劝说,从不顶撞他们,想到老人年纪大、牙不好,每次去都是按照老人的饮食习惯,饭菜尽量选纤维少的,切得小小的,烹调得软软的,尽可能满足老人的需求。逢年过节都为父母备好吃的、穿的、用的,并陪同他们过节。平时怕老人孤独苦闷,常陪伴她聊天,还经常带孩子来看她,让孩子讲故事给她听,让她感受天伦之乐。
左兰华的事迹也成了她的后辈们争相模仿的对象,身边有了左老师这样的榜样,无论是儿媳妇还是孙辈,大家对这个患病的长辈都很尊重。儿子不惜钱财照料着他姨,并对母亲说:“请您放心,待你们老了,我会像孝敬您二老一样孝敬我姨的”。儿媳妇买衣服的时候总想着给姨婆婆捎一件。孩子们也是很喜欢陪姨奶奶玩,还经常自告奋勇的喂姨奶奶吃饭。家风教育大抵就是这样了,身教大于言传,左兰华用几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将家风深深的烙在了后辈们的心里。
左兰华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一鸣惊人的能力,但是在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她用自己的行动将身患精神残疾的妹妹照顾的很好,用自己的行动为儿女子孙树立了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塑造了新时代妇女孝老爱亲的楷模,她被评为第七届济南市道德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