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成义,男,1965年3月出生,郯城马陵山地震台台长。39年来,鲁成义以台为家,始终坚守在防震减灾基层一线,立足岗位、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甘于奉献,成为了一名地震监测的多面手和高级工程师。不管是监测仪器的数字化改造任务,还是水管仪、伸缩仪观测墩的建设任务,不管是冒着严寒、踏着泥泞架设线路,还是带领施工队伍在山洞奋战20天,到处都有他奋斗的身影。
39年的坚守,他说自己是幸福的地球“把脉”人。怀揣着“地震监测、造福人民”的梦想,鲁成义于1981年1月到马陵山地震台参加工作,至今已经坚守在防震减灾工作一线长达39年之久。三十多年来,鲁成义埋头钻研,很快掌握了台上所有数字化仪器工作原理和数据产生处理、标定、维修等工作,成为了一名地震监测的多面手和高级工程师。
走进鲁成义的办公室,屋内最显眼的莫过于从国家到省、地市等各级地图与地质构造图,鲁成义说,这些图可以帮助他“号准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39年如一日的记录地球活动数据,让他有种地球“把脉”人的感觉,通过日复一日的为地球“号脉”,他也坚信能够为今后的地震预报积累规律。
台站就是家,他是同事认可的“领路人”。马陵山地震台坐落于郯城县泉源乡马陵山西坡,上世纪80年代,这里还只是一处有着4排瓦房的地方,上班全靠步行,可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很多不熟悉情况的亲戚朋友都以为他一名看山工。工作地点的偏僻与荒凉带来诸多不便,大多数时间都需要他和同事们亲力亲为,比如设备维修、卫生打扫、苗木护理等等,久而久之,他和同事们也都成为了工作和生活的多面手,而在他们一手归置下的台站,自然也就有了家的感觉。
鲁成义以台为家,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他要求工作人员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谈起鲁成义的工作热情,如今也已在郯城马陵山地震台工作达20余年之久的副台长赵小贺表示,鲁成义台长给大家最深的印象就是以台为家,把同事当成了亲人,为了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他已经连续春节值班30多年。
舍小家,顾大家,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有一次女儿发烧到昏迷,他骑着自行车冒着风雪赶往十余里地外的乡镇卫生院给女儿看病,等孩子打完吊瓶后,他又返回台站继续值班。鲁成义说,只有我带头,同志们才能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因为台站的工作性质,必须是24小时看护和全年无休,鲁成义探索出班组对口的模式,此举极大的调动了全台站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留台工作热情。
就是这样的领路人,带领马陵山地震台从模拟观测走向数字化观测,从省里的区域台站成长为国家基本台站;先后获得全国地震监测先进集体、全省地震台站工作先进集体和防震减灾工作先进集体,全省地震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鲁成义本人也被山东省地震局任命为电磁学科技术管理组副组长,相继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山东省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地震台站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地震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二等功、“临沂市劳动模范”、“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地震监测工作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工作,目前全省也就不足千人从事该项工作,全国也就不足万人,我为自己是一名地球把脉人骄傲!”鲁成义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