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支书勇当“领头雁”

2018年10月06日 16:13作者:来源:大众网

张亭兰,女,1957年7月出生,威海高区双岛街道西马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西马山村以种植小葱远近闻名,而西马山村比这个更有名气的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亭兰。自担任西马山党支部书记以来,她22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服务百姓,即便是身患癌症仍坚守工作岗位,带领百姓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村集体收入达百万元的文明富裕村。张亭兰荣获全省“担当好作为好书记”、“威海市十佳女党支部书记”、威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张亭兰,女,1957年7月出生,威海高区双岛街道西马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西马山村以种植小葱远近闻名,而西马山村比这个更有名气的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亭兰。自担任西马山党支部书记以来,她22年如一日,兢兢业业,服务百姓,即便是身患癌症仍坚守工作岗位,带领百姓在发家致富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使昔日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村集体收入达百万元的文明富裕村。张亭兰荣获全省“担当好作为好书记”、“威海市十佳女党支部书记”、威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村集体年收入达百万元

  2018年8月,威海市持续近一个月的干旱无雨让高区双岛街道西马山党支书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亭兰十分着急。西马山村以种植小葱远近闻名,但持续的干旱让村里的小葱急需灌溉,还有几户因为房屋地势高,自来水打不上水。8月8日一大早,张亭兰就开始为解决这些问题忙碌起来。这一忙,就是一整天。

  “要么不干,要干就要干好。”这是张亭兰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上个世纪90年代,西马山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账户上没有一分钱,村里一穷二白。西马山村是传统沿海村,村里最丰富的自然资源就是一片没有开发利用的滩涂。张亭兰上任后,立足本村实际,因地制宜搞起滩涂开发和蔬菜生产。

  没有资金购买鱼苗,张亭兰发动“两委”成员凑了8000元钱,从外地购买蛏苗,在40亩滩涂上办起养殖场。第二年,蛏子喜获丰收,成为西马山村集体经济的“第一桶金”。张亭兰乘势而上,抓住威海双岛湾科技城开发建设机遇,投资近200万元,建成了90亩的苗木基地,为双岛湾科技城的园林绿湖提供苗木,进一步拓宽了村集体增收渠道。

  尝到发展甜头的张亭兰,又立足该村有多年栽植小葱经验的优势,鼓励群众大规模种植小葱。她与周边超市、菜市场建立合作关系,采取“传统+商超直采直供”模式,扩大小葱的销路。

  目前,全村种植小葱近100亩,每亩收入都在2000元左右,每年销往周边市场60万多公斤,户均增收万元以上。村里的小葱种出了规模、也闯出了品牌,一拉到威海市场就被抢购一空,成了远近闻名的“小葱村”,村集体年均收入达100多万元。

  身患癌症仍坚守工作岗位

  村里的大事小情都需要张亭兰操心,也许是太过操劳,2013年,59岁的张亭兰查出了乳腺癌。“当时听了真是晴天霹雳,我觉得村里还有好多事没有干,我不能倒下。”张亭兰回忆说。

  就这样,她一边治疗一边仍然坚持工作。2013年清明节,双岛湾科技城征用西马山村的一片土地,张亭兰拖着病体,随身带着止痛药,带领党员群众,凌晨3点就将该村100多座祖坟安全搬迁至邻镇公墓,开启了全区“和谐迁墓”的序曲。

  在迁坟过程中,癌细胞的侵蚀让张亭兰疼痛得厉害,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向下淌。但忙碌的张亭兰强忍着疼痛,没有吭声,吞了几片止痛药后,又开始紧张的忙碌着。村民们都劝她别光顾着工作,身体要紧。张亭兰却说:“我就是因为身体不好了,才要把我剩下有限的时间好好利用起来,为村里为乡亲们干点事。”

  当时,张亭兰的儿子正在外地当兵,为里让儿子好好报效祖国,她并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告诉儿子。后来儿子通过亲戚知道了张亭兰的病情,他哭着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我就你这么一个妈,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的,让我以后咋办?咱能不能不干村支书了?算是儿子求你了。”

  听了儿子的这番话,电话这头的张亭兰,泪流满面,她忍住哭声,告诉儿子:“村里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我不能打退堂鼓,不能辜负百姓对我的期望。”

  不过,她还是听从了家里的建议,到济南某医院做手术。就在张亭兰手术后3个月,西马山村棚户改造拉开帷幕。为了确保全村能够平稳过渡,张亭兰顾不得休息,拖着虚弱的身体就走上工地一线。

  张亭兰的辛苦付出换来的是村里乡亲们对她的信任与拥护。自2000年以来,村党总支成员在历次换届选举中均以高票连任,张亭兰更是连续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们动情地说:“一张选票一颗心,千金难买、万银难寻,亭兰和她带领的班子,我们信得过。”

  因工作出色,张亭兰也受到上级嘉奖,她先后荣获全省“担当好作为好书记”、“威海市十佳女党支部书记”、威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无私奉献换来幸福笑容

  村子的经济发展了,张亭兰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提高村民福利待遇。每年春节、端午和中秋,村里都会给村民发放米、面、油,重阳节时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可以领取2500元现金。此外,村里还报销医保卡和闭路电视的费用,一年下来村民的人均福利在6000元左右。

  张亭兰抓住威海市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这个机遇,率先表示西马山要第一个“干”。她积极争取资金30多万元,首先硬化了村内所有道路,并修建了排水沟。同时,每天都通过大喇叭宣传环境整治的好处,利用晚上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讨论村里的整治方案,听取党员群众意见。

  在张亭兰的鼓舞下,全村老百姓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人人开始自发清理“门前三大堆”,拆除屋前屋后乱搭乱建,开展了“村在绿中”行动,栽种芙蓉树、小龙柏、黑松、百日红等6300多棵,腾出种菜小地进行绿化,规划设立了生活垃圾点,统一粉刷了房屋,高标准设计修建了水库,村民们都吃上了放心自来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提高。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张亭兰投资6万多元改建了村图书室、娱乐室,在村中心建成了健身广场,组建了乒乓球队、文艺队、秧歌队等;投资4万元改扩建了村委办公室,增设了妇女之家和老年活动室,安装了10余块宣传刊板;购置了两套锣鼓和多种演出服装,满足群众们的文化需求。

  2017年年底,在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本想“让位于贤”的张亭兰再次以高支持率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如今,西马山旧村改造到了关键期,张亭兰又一次不顾身体,早出晚归到村民家中做工作,认真细致解释棚改政策,从房屋登记、协议签订到施工进展,凡事她亲历亲为。

  “老百姓最关心啥,我就得靠在啥上面,作为党支部书记,我的任务就是带领全村老百姓,朝着新时代再出发。”张亭兰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