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母亲照顾脑瘫儿56年

2018年12月03日 12:00作者:来源:大众网

单玉琴,女,1933年8月出生,乳山市徐家镇东南塂村村民。从日出至日落,从暖春到寒冬,从青丝变白发,她用柔弱的肩膀和博大的母爱扛起照顾脑瘫儿子的重担,这一照顾便是56年。

  

  单玉琴(右)悉心照顾儿子衣食起居

  单玉琴,女,1933年8月出生,乳山市徐家镇东南塂村村民。从日出至日落,从暖春到寒冬,从青丝变白发,她用柔弱的肩膀和博大的母爱扛起照顾脑瘫儿子的重担,这一照顾便是56年。

  56年前,单玉琴生下儿子张志强的那一刻,她和其他母亲一样,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然而这份喜悦没有维持多久,单玉琴就发现自己的儿子比其他新生儿格外瘦小,而且儿子3个月时开始不断地出现发烧高热症状。“一开始以为是感冒,就带着去夏村的医院,在那住院治了些日子,没有好,就又回来了。后来各个镇、文登、荣成的医院都去遍了,什么药都吃了,还是不见好转。”单玉琴说。

  上个世纪60年代,医疗技术条件还十分落后,单玉琴几番访医求药都无功而返,眼见儿子一天天哭闹不停,日渐消瘦,单玉琴心急如焚。“当时我就想,哪怕还有一丝希望也不能放弃。”单玉琴说:“我就和老头子商量,去青岛的大医院看看。”在青岛,医生告诉单玉琴,儿子张志强患有脑膜炎并导致脑瘫,不但会严重损害行动和智力,而且孩子夭折的可能性非常大。医生的一番话,让单玉琴瘫倒在地,眼前一片空白。

  受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建议放弃治疗。带着痛苦和绝望,单玉琴带着孩子回到了家中。“孩子来到世上一遭不容易,毕竟是自己身上的肉,我一个当妈的,无论如何也要把他养大。”单玉琴决定,要用自己无微不至的爱来呵护这个可怜的孩子。于是从日出到日落,从傍晚到黎明,穿衣洗脸,喂水喂饭,端屎端尿,单玉琴24小时守在孩子身边。

  儿子张志强从8岁开始,双眼就已经开始渐渐失明,再加上智力低下,不会说话,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时刻不能离人。而单玉琴最担心的,就是自己不能在身边陪伴儿子。“有一次我心脏病犯了,上威海去看病。”单玉琴说:“见着大夫我就说,我不能在这住院,家里还有个孩子我得照顾。医生说不行,我这个病最少得在这住十来天。”身患重病的单玉琴还是心心念念的想着孩子,在她的一再要求下,仅仅住院三天,单玉琴就拖着还未康复的身体回到了家中。三天时间,对别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对于单玉琴,这三天如同三年般难熬。“我回家后,孩子看到我回来了,就哈哈笑。正好到晌午了,我说我去做饭,孩子拉着我不松手,不让我走,就这么冲着我笑。”儿子的笑让单玉琴知道,在这三天时间里,不仅是自己在念着儿子,儿子更是在苦苦地想着她。儿子虽然看不见也不会说,但单玉琴明白,自己就是儿子的全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单玉琴的悉心照料下,儿子渐渐长大。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襁褓中的婴儿如今也已年过半百,而单玉琴也从一名年轻的母亲变成了一名年过八十的耄耋老人。50多年间,唯一不变的,是儿子对母亲的依恋,和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如今,单玉琴老人称呼张志强仍然是一口一个儿子的小名儿,而孩子听到母亲的呼唤,也会露出高兴的微笑。

  2014年春天的一天,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一件事让单玉琴着实激动了半天。“开春的时候,天暖和了,我怕他老在家呆着闷,就领着他去溜达,他也挺高兴的,忽然叫了我一声妈,叫的不是那么清楚,叫了两三声。”虽然这声“妈”叫的有些含混,可对单玉琴来说,却比听到什么都珍贵。“别人的孩子天天妈妈、妈妈地叫,我伺候了他大半辈子,能听到自己的孩子叫我一声妈,就足够了。”说着,单玉琴眼中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56年间,单玉琴日日夜夜地伺候儿子的饮食起居,可岁月不饶人,86岁高龄的单玉琴身体已大不如前。“前段时间去检查,医生说我心脏的老毛病一直不好,今年腰也直不起来了。”这些年,东南塂村考虑到张志强的实际情况,为他办理了五保。可每当想到儿子的将来,单玉琴就多少会有些担忧。“俺俩老了,不能照顾他一辈子呀。要是到了伺候不动他的时候,就得把他送到敬老院,就得靠人家照顾了。”

  就像歌里唱的一样,“时间都去哪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如今,单玉琴老人的其他孩子都已经成家立业,有了下一代,平时他们也经常回来探望单玉琴夫妇。但更多的时候,单玉琴就是这样默默陪伴着儿子。她说,只要她还有一口气在,无论怎样都要照顾好儿子。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