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爱:人生庆幸逢大爱

2018年12月03日 09:58作者:来源:大众网

参加工作23年来,她肩扛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持有一张长长的名单,留下一串串感人的故事,先后救助20多名困难学生及贫困户、捐款捐物达数万元。第一个救助泰安好人薛传英的是她,第一个发现其典型的是她,第一个坚持十余年救助其人的是她。从2017年暑假起,她主动联系教育部门,从长期救助父母双亡的女学生王晓涵做起,到救助她上大学的姐姐,直到救助整个家庭,在梯门镇乃至东平县广为传播。她就是东平县梯门镇乡村建设办公室主任王庆爱。

  

  世间最易的事是坚持,世间最难的事是坚持。

  参加工作23年来,她肩扛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持有一张长长的名单,留下一串串感人的故事,先后救助20多名困难学生及贫困户、捐款捐物达数万元。第一个救助泰安好人薛传英的是她,第一个发现其典型的是她,第一个坚持十余年救助其人的是她。从2017年暑假起,她主动联系教育部门,从长期救助父母双亡的女学生王晓涵做起,到救助她上大学的姐姐,直到救助整个家庭,在梯门镇乃至东平县广为传播。她就是东平县梯门镇乡村建设办公室主任王庆爱。

  薛传英说——她是我们家的常客

  黝黑粗糙的皮肤,瘦削的脸庞,布满老茧的双手……岁月中的劳碌、辛苦已给她留下鲜明的印痕,唯有脸上真诚灿烂的笑容,让人知道她有多么坚强。这是梯门镇东梯门村村民薛传英给人留下的印象。

  一提起王庆爱,薛传英就赞不绝口。她说,这些年要不是庆爱以及由她呼吁的好心人对她们一家的救助,她真不知道还能不能坚持下去。

  2005年,婆家在梯门镇西梯门村的王庆爱听婆婆她们说起了薛传英一家的悲惨遭遇。王庆爱听说以后久久不能平静,她萌生了一定要去薛传英家的念头。当她走进薛传英家的时候,那个家徒四壁的家以及高位截瘫只能躺在床上和轮椅上的高位截瘫的丈夫、年近80的患有脑血栓的公公及眼睛弱视的婆婆,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的艰辛,深深刺痛了她。她觉得一定要尽力帮助帮助这一个肩负千斤重担的坚强的女人和这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家里没钱给孩子买新衣服穿,每逢要换季的时候,她就送来了新衣服;家里缺钱了,只要她碰上经常200、300地送到薛传英手上;当时的薛传英不懂政策,她跑前跑后协调村里和民政为她家办理了低保;孩子上学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享受到贫困生政策,是她去学校和学校领导说明了薛传英家的情况,让孩子得到了应有的救助。由于上班的地方离薛传英家很近,没事她就到她家转一圈,看看缺点什么,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可帮助的。

  为了弘扬社会正能量,树立敬老爱亲典型,呼吁更多的人关心帮助她一家,时任梯门镇宣传干事的王庆爱将薛传英孝亲敬老、吃苦耐劳、对丈夫不离不弃的事迹挖掘整理出来,先后在《今日东平》报、《泰山晚报》刊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3年10月,薛传英杯评为东平县民间设奖奖百姓十佳孝星;2014年被评为“泰安好人”。

  爱出者爱返。薛传英表示,早在几年前,她就和丈夫商议,如果哪天他们离世,定会把遗体捐献给社会,也为别人提供一次帮助。

  王晓涵说——阿姨是我们家的大恩人

  从2017年暑假起,王庆爱的三口之家变成了四口之家。多出的一人就是东平县梯门镇石河王村的女孩王晓涵。每隔两周,王晓涵就跟随“爱心妈妈”从农村老家来到县城的“新家”过双休日。

  王晓涵在不到3岁时,妈妈就因在房顶意外失足不幸身亡。5年后,她的爸爸因心脏猝死离开了人世。父母罹难后,她和姐姐与年近古稀、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在“爱心妈妈”活动开始前,王庆爱就通过该镇教育办公室联系,与王晓涵结成了一对一爱心对子。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她经常变着花样让孩子吃好、吃饱;每次送孩子返校,她都是把水果、奶以及一些好吃的装上满满的一大兜。她说孩子正逢长身体的时候,营养必须要跟上。每当衣服需要换季了的时候,她都是领着孩子精挑细选,像打扮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打扮着这个“偶遇”的孩子。孩子回到老家,很多人都说,晓涵变了,变得越来越有气质,都像一个成立的孩子了,每当这个时候,王晓涵就会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她体验到有一个“妈妈”真好。有一次学校开家长会,从没有父母参加的孩子谈起这事,听意思非常希望她去参加,她也同意了,但是那天作为乡镇干部的她因为一份特殊的工作确实挤不出时间了,她在百忙之中给老师打了一个长长的电话,表示了歉意,并详细询问了孩子的在校情况,同时让老师转达了对孩子的歉意。她对老师说,以后她就是孩子的家长,什么事直接和她联系就行。陪着孩子逛书店,为孩子购书;陪着孩子写作业,为她解疑释惑;陪着孩子游览东平的山川河流、历史古迹,让孩子增长见识;与孩子一块游戏,让她体验快乐和亲情;为孩子讲述一些成长道理,让孩子心态更健康和阳光。在她眼里,这就是她的女儿,她的孩子。每当她们“娘俩”在街上一块走的时候,很多好事的人问道,“这是你闺女?”她总是笑着回答“嗯,这是俺闺女!”每当这个时候,晓涵的脸上就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她眼里,这就是她的依靠,就是她的妈妈,是她最近的人之一。

  在救助王晓涵的时候,她了解到晓涵还有一个17岁的姐姐,现就读于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因为年龄比较大,迫于生活的压力和责任,就更显得懂事,吃得苦也就更多。一个孩子也是帮,两个也是帮。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给孩子打电话,询问在校情况,勉励她好好学习。当她了解到学校有资助政策,但学校不知道孩子情况的时候,她通过自己的一个老同事向学校说明了孩子的情况,最终为孩子争取到了应该享有的救助。春节的时候,去晓涵家里,看到姐姐王平衣着极其简朴,惹人怜爱的样子,立马和对象开车到乡镇驻地的商场花几百块为孩子买来了衣服和鞋子。感动得孩子的爷爷奶奶,当场掉下了眼泪。

  一个不落、一个不少。王晓涵的爷爷得病住院,因为不了解政策,该享受的政策无法争取到。她了解到情况后跑前跑后,为他办理了大病救助。一次次嘘寒问暖,一次次贴心的帮助,让这个四口之家倍感温暖。晓涵爷爷对邻居这样说:“我是苦水里长大的人。这把老骨头黄土埋半截了,不管哪一天我们走了,也放心两个苦命的孙女了。她姊妹俩有福气呀,遇上好心人了。”

  同事们说——她是一个菩萨心肠的人

  她在做乡镇工作时候走访时,了解到梯门镇武村的王子芹家非常贫困,就留下电话,让她有困难打电话。王子芹的孩子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她的办公室,像素昧平生的她尝试着张口借钱,她二话没说,拿出了2000块钱;她在当管区书记期间,了解到该镇苏庄村50多岁的陈士灵患有严重的神经病,但因为家里人无法控制他而不能到县城办理残疾证,她积极向上级反映,并亲自跑前跑后,为他解决了残疾证,让这个贫困的家庭多了一分希望;当她了解到西瓦庄村一个孩子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只跟着奶奶生活时,她为他送去了文具、衣服和慰问品;当她了解到娘家梯门镇扈山村一邻居患有偏瘫,治疗费困难,她一下子捐出500元;2001年,家中当时仅有900元。当提听说丈夫所在中学的一个尖子生因为家庭极其困难而拿不起上高中学费的时候,他们慷慨捐出了760元,而这是她当年近两个月的工资;梯门镇东梯门村籍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陈鹏患上尿毒症后,需要器官移植,她奔走相告、自己带头并多方呼吁各界为他捐款数万元……

  同事们都说,她是一个富有爱心和同情心的人,也是一个有着菩萨心肠的人。不管谁有困难,只要她知道了,她就一定会想办法尽力去帮助。20多年如一日,到底帮助了多少人,做了多少事,她自己也记不着、数不清了。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谁没有个难处啊,只要我们有能力,能帮点就帮点,只要人人都奉献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不管有没有血脉亲情,你的援助之手随时准备向无援者伸出。爱心是你的接力棒,无私是你的真底色。你把付出当作收获,你把快乐当作追求。因为有了你,我们找回了面对任何艰险的勇气,找回了人世间的固有亲情。这是一个救助者为她写的一段话,也是群众为她写就的爱心颁奖词。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乐双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