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终将荒山换新颜

2019年01月03日 10:15作者:来源:大众网

公茂田,男,1948年11月出行,临沂市蒙阴县獐子崮家庭农场场长。他坚定开发绿化荒山、富裕一方的信念,用33年时光与荒山宣战,弘扬艰苦奋斗的沂蒙精神,不畏艰险,植树造林、修路架电、打井引水,将一座名叫獐子崮的荒山变成瓜果飘香、林丰树茂的花果山。

  公茂田,男,1948年11月出行,临沂市蒙阴县獐子崮家庭农场场长。他坚定开发绿化荒山、富裕一方的信念,用33年时光与荒山宣战,弘扬艰苦奋斗的沂蒙精神,不畏艰险,植树造林、修路架电、打井引水,将一座名叫獐子崮的荒山变成瓜果飘香、林丰树茂的花果山。15年精心培育出金田杏、油桃、扁桃等几十个品种,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近亿元。

  岱崮镇獐子崮下的十字涧村是公茂田家乡。1985年,公茂田决定从工作19年的军工企业辞职,回家开荒造林。这个想法一出,父母反对,亲朋劝阻,战友挽留,但看到环境破坏、毁林等带来的沙尘暴,看到村民仅仅靠种植粮食致富难比登天,他坚信只有植树造林,发展果品生产才能摆脱贫困。

  公茂田下决心挑战的就是獐子崮。獐子崮全是石灰岩层,土地极其瘠薄和干旱,人为乱砍乱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仅有的土地变得峭壁陡立。要在这样一座山上垦荒造田,很多人都说是“天方夜谭”。当人们看到昔日端着铁饭碗的公茂田,如今穿着一双老胶鞋,换上一身老粗布上山开荒,都认为他中了“魔”。面对不理解,公茂田始终一笑而过。夫妻俩先是在山间搭了一个不足4平方,四面透风的简易草棚栖身,当时,三月的山风依然凛冽刺骨,为了取暖,他们只好掘地半米,依偎在石炕上取暖。山上路不通怎么办?二人开始修路,他们先用绳子丈量好,用石灰划出路线,雇人打上炮眼,用炸药将岩石炸平。为节省资金,他们每天凌晨起床,日落而归,修整路面,挖石掘土,天天要干十五六个小时。铁锹磨坏了一把又一把,手上的血泡起了一个又一个,渴了,就捧起桶里的凉水;饿了,就啃口煎饼和咸菜。一年后,一条宽4米,长3公里的盘山路终于修好了。然而山上最缺的还是水。夫妻俩每天凌晨三点钟就起床挑水,这一挑就是七年,每年都要走2000多公里。1992年打井成功,解决了绿化山林最大制约。

  至此,公茂田信心越来越足,1991年,他又将獐子崮下另外300亩地承包了下来。1985年至1993年,共放炮9800炮,垒成400多道地堰,栽植桃树、杏树、苹果1000及各种新品种果树苗共计2.6万余株。

  慢慢的,獐子崮绿了,果树开始开花结果了,1993年,公茂田拉着收获的2万斤桃子,满怀欣喜走进县城,却几乎没人买。连夜将桃子运至东营还是卖不动,只好每斤0.29元处理掉,而旁边的油桃却卖到了2.6元。公茂田意识到,荒山开发不依靠科技根本不行,他下决心开发引种适合沂蒙山区种植、有市场的品种。

  于是他到处考察市场,终于买到了50棵寒露蜜苗子,100根接穗枝条。精心呵护三年终于见了效益,价格每斤高达3元钱。他将獐子崮下的260余亩桃树全部嫁接成寒露蜜。公茂田又花2万块钱买进了5000棵油桃品种苗,经过培育改良,命名为中油四号,推广成功。接着公茂田引进繁育了曙光、早美光油桃、龙特早红苹果、凯特杏、中油5号等,很受市场欢迎。为避免蜜桃市场价格突变,1999年他开始引种扁桃,产量达3500公斤左右,收入15万元。公茂田不断建设标准化果园,发展新的绿色生态产品,终于建成了集果树种植、新品种引进开发、实验示范基地、苗木繁育、果品销售为一体的大型绿色生态型民营企业。

  公茂田成功了,周围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寻求果树新品种,他毫不保留的将自己的苗木、技术传授给他们。在他的带动下和无偿支持接穗下,蒙阴县寒露蜜在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发展到40多万亩。仅他引进培育推广10余个蜜桃新品种,为当地农民增收数亿元。全国各地种桃大户求购扁桃苗木、信息技术,他也总是慷慨相助,无私提供。目前,全国8省从这里引种了扁桃,山东省26处基地引种示范。

  他还用技术和苗木,实施科技“精准扶贫”。与汶川北川桂溪乡八角村震区建立共建单位,先后两次无偿提供价值20万元的苗木2.6万株,指导群众种植,让灾区群众感受到了来自沂蒙山区的大爱。贵州安顺市是他联系的精准扶贫新单位,他无偿提供扁桃、金田杏等苗木3万株,帮助当地开发成扁桃种植先进县,3000余名村民依靠种植扁桃发家致富。他还先后为26名贫困学生捐助资金15万元,为群众修路、抗击非典、抗洪救灾、扶贫济困等捐助资金达110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公茂田的创业史印证了这一道理。下一步他将实施生态旅游项目,把獐子崮变成一座真正的“彩色之崮”,用“美丽经济”造福更多乡亲。公茂田被授予省劳动模范、市十大改革新闻人物、弘扬沂蒙精神先进个人等称号,先后当选山东省三届政协委员、市四届政协委员等。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本文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