舐犊情深 瘦弱肩膀诠释深沉母爱
丁加贞,女,1937年4月生,现为兖州区颜店镇窦街村村民。
满头银发,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笑,待人待客真诚和气,82岁本应是儿孙绕膝、乐享天年的时候,更是到了需要儿女照料的年纪,可这一切对于丁加贞这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来说,却是那么遥不可及。
早晨7点,丁加贞早早地起床,颤颤巍巍地走进儿子房间里,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只见她先是给儿子擦拭一遍身子,接着便用柴火炉子为儿子做起了早饭。房间里一张老式的木床上,躺着的就是丁加贞的儿子窦亚雷。尽管吃喝拉撒全在床上,但房间里却收拾得干净整洁,没有一丝异味。“热吗?”丁加贞轻轻地问道,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佝偻着打开儿子头顶的床头扇,“饭很快就好了”,她站得有些累了,缓缓地扶着沙发坐下:“前几年站得久也没事儿,现在身体越来越不如以前了”,丁加贞苦涩地笑了笑,眼里闪过一丝不甘心。
今年51岁的窦亚雷14岁时患上风湿性关节炎,因为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双腿瘫痪无法下床。由于长期卧床,右手肌肉开始萎缩,身体出现强直现象,仅左手可以正常活动,被评定为一级残疾。“那是九几年,当时家里就1500元,我又厚着脸皮跟邻居借了500元,喊着几个亲戚帮着我带他去济南看病,好不容易截了个好心人的车把我们送到了医院。我当时省吃俭用,在地下室住了四天,就想着省下的钱能给他看病,这一弄,就耽误了好几十年。”丁加贞一边把刚沏好的热茶端到儿子床边一边自责。为了给儿子咨询做手术的事宜,丁加贞这些年没少往济宁的几个大医院跑。她常常是安顿完儿子的吃喝,就揣上儿子的病历,骑上自己的小三轮车到镇驻地搭乘去济宁的公交车。“现在党的政策好啊,科学技术也发达了,我这些年也攒了几万块钱,就想着趁自己还能动弹,带着他去济宁再看看病,可是他呀,死活都不愿意去了,你说,他不站起来,我怎么能合眼!”丁加贞说,她从年轻时就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自然对儿子也是严格要求,儿子也争气,在学校里是数一数二的优等生。可当不幸袭来,他看到其他同龄人正在为了理想和生活奋斗时,自己却只能整日整夜的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这一切对于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个毁灭性的打击,丁加贞不知默默地流了多少眼泪。为了鼓励儿子,丁加贞在床边放了一个小沙发,每天陪着他一起看书看电视,她还坚持订阅报纸,有时给儿子念念报纸上的新闻,跟儿子谈天说地,让他对生活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由于儿子无法正常活动,脖子也很僵硬,洗漱、吃饭、喝水、翻身、大小便甚至剪指甲都要依靠丁加贞来帮忙。有时她累的不想动,但“想到儿子没吃上口热饭,心里就放心不下。”夏天的时候出汗多,丁加贞每天都会帮儿子擦拭好几次身子,晚上等儿子睡着后,她再上床去睡觉。不仅如此,每天晚上她都要起身好几次,看看儿子冷不冷、热不热,有没有尿床。“有一年他得了急性肠胃炎,真是把我吓得不轻,”丁加贞说,现在想起来仍旧心有余悸。儿子当时上吐下泻十分虚弱,80来斤的她不知道哪里来的力量,一只脚踩着床沿,一只脚踩着板凳,抱着儿子多次排便,直到120把儿子接上车,她的手还哆嗦个不停。儿子的腿经常会发痒,她给儿子做了个竹竿,叮嘱儿子一定要轻轻挠,可儿子下手“没轻没重”,经常戳的自己腿上血水流个不停。她心疼的直哭,买来消毒药水和棉球细心为儿子擦拭,又为儿子套了好几个棉垫子,防止硌腿,也防止血水渗到床上。“最难的还是带他出去晒太阳,得喊着别人帮忙”,对不愿麻烦别人的丁加贞来说,“开口求人”最难。天好的时候,她隔几天就要带儿子出去晒太阳。因为儿子无法活动,她只能喊着左邻右舍来帮忙,把儿子连带着整个床铺架出去。常年的劳累使得丁加贞被“压弯了腰”,背部发生严重变形,被评定为四级残疾。邻居们劝她把儿子送到福利院去,她死活不同意:“哪里都没有我照顾得仔细,既然生了他,就一定要养他,而且要让他活得高兴开心。我要好好活着,我多活一天,就能多照顾儿子一天!”远嫁的闺女给她买风扇她不吹,买空调她不要,“吹得胳膊、腰落下毛病了,谁来照顾亚雷!”邻居说她瘦了,她却爽朗地自嘲:“有钱难买老来瘦!”
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温热,这种爱就是母爱。丁加贞,一位耄耋之年的老母亲,用压弯的脊背撑起儿子的天空,用一辈子的时间诠释了母爱的伟大,她用自己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谱写着生命温暖的乐章。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