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众网
|
海报新闻
大众网官方微信
大众网官方微博
时政公众号爆三样
大众海蓝
大众网论坛
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手机查看
杜嘉莉,女,汉族, 1974年10 月出生,群众,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高级工程师。
“杜工,屏幕不亮了。”“杜工,有一台机器人手术要做。”“杜工,手术室的门坏了”。杜工,杜工,杜工……从CT室、手术室上千万的大型医疗设备,到病房里几百上千元的小器械,没有杜嘉莉不会修不会用的。不仅会修,她还是高科技智能化医疗设备——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实际操控者。
23年前,上班第一天,领导问杜嘉莉:“你一个女娃娃能干好器械科工作吗?”她拍着胸脯坚定的说:“领导,你放心,不会的我就学,我绝不会因为器械出问题而影响临床医疗安全。”
为了这句承诺,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器械科的这位女汉子背熟了各种器械参数、维修了数不清的医疗器械,用一滴滴汗水保障了临床医疗安全,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当初的诺言。她自己也早已是别人花百万高价都想挖走的高级工程师,她荣登2018年度“济南好人榜”,可她总觉得自己只是“干了本职工作的维修工”。
每件器械都是自己的孩子
杜嘉莉所在的市三院是一所资产几亿元的综合性医院,这里数不清的医疗器械,小到几十元,大到几千万,全都装在杜嘉莉的心里。
有一次院办公室修订医院简介,找到杜嘉莉:“杜工,我想问问医院有哪些大型医疗器械。”
“你说要多少钱以上的,十万元还是百万元的?”不等对方回答,杜嘉莉接着说:“我给你数数啊,咱院里有西门子新一代Definition AS 能谱CT、美国GE1.5T磁共振扫描仪、荷兰飞利浦平板数字血管造影系统、术中三维导航C臂Arcadis Orbic 3D……”
说起这些器械,杜嘉莉如数家珍。每件器械都像她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住在手术室,那个“孩子”住在磁共振室,还有“生病的”孩子在仓库等待她维修。在她心里,三院就是自己家,她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这些“孩子”身上,换来的是“设备活地图”的称号。
她熟知每个“孩子”的位置和“脾气”,还把它们当成宝贝疙瘩精心照护。
2017年,因为杜嘉莉表现突出,济南市医务工会破格批准她外出疗养,别人得到这样的机会都兴高采烈的接受,没想到她却因此专门跑到院领导那里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痛哭了好几场。
原来,当时的一台大型医疗设备出了故障,杜嘉莉费了不少心思还没完全修好,如果去疗养就要拖延维修时间。她打心眼里舍不得“孩子”,更不想因为“孩子生病”而耽误病人病情。她想推脱疗养机会却没得到批准,最后实在没办法就跑到医院工会主席那里痛哭,从工会主席哭到党委书记,总算把这个疗养机会“哭没了”。别人说她傻,她说:“我不在乎这个。”
其实,她在乎的是“孩子们”是否“健康”,在乎工作有没有做好,在乎病人能否顺利得到检查和治疗。
每一个难题都要啃下来
1996年,杜嘉莉从泰山医学院毕业后来到市三院。刚入院时,这里还是一排排的平房,只有一座病房楼。第一次进器械科,杜嘉莉面对的是一道道质疑的目光——一个娇滴滴的女娃娃,干器械,能干什么,来养老的吧?杜嘉莉没有争辩,她想起自己对领导许下的承诺,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能赢得大家的信赖。
当时的器械科大多数时间干的工作只是给空调充充氟,给手术台加加油、紧紧螺丝,给老病床焊个床腿,给无影灯换个风扇,做个配电盘,焊个小推车。维修医疗设备这样技术含量高又费时费力的活都是外请专业人士来做。即使这样,杜嘉莉样样跑在前头。几年下来,大家都看出她是个不娇气还特别能吃苦的女汉子。也正是这些“小活”,为她日后成为维修“大拿”打下了坚实基础。
不以事小而不为,不以事大而难为。因为坚持这样的理念,杜嘉莉啃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2000年以后,医院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各种先进设备的引进,让“大型设备”这一概念从万元级一跃进入千万元级。面对从没见过的“大家伙”,杜嘉莉曾一度陷入彷徨,要不要学?怎么学?跟谁学?
不服输的韧劲让她找到了出路:要学习,要坚持学习!不了解设备原理,她就捧着清华大学出版的模拟电子设备看数字电路,看到头疼才放下;看不懂英文说明书她就翻字典,一天翻一页,长期坚持下来也能看懂大部分;看不懂晦涩难懂的各种参数和临床术语,她就一遍遍请教临床医生。为了逼自己学习,她干脆报考工程硕士,并顺利毕业。
2016年,市三院引进了全省第一台国产第三代骨科手术机器人。机器人价值2000多万元,有了它,手术医生能看到患者体内以往看不到的角落,它像是医生的眼睛,也像是GPS导航系统,在它的引导下,医生手术更游刃有余,患者出血量小,恢复快。但是,机器人作为辅助工具不是由医生操控,真正操控机器人的是工程师。
机器人初引进时,每次开机都需要请厂家工程师到场操作。杜嘉莉心想:“靠厂家派工程师,不如咱自己学会了,给院里省钱,还不耽误病人治疗。”为了掌握这门新技术,她几乎吃住全在院里,看不懂的就翻书,想不明白就问人,上班完成本职工作,下班就学机器人操作,短时间内就掌握了这台处于全国先进地位的高智能机器使用方法。
如今的杜嘉莉,靠一股钻研的狠劲,不再是被人质疑的毛丫头,而是大家心中无人替代的高级工程师“杜工”。
身价百万的主心骨
2017年4月12日,市三院手术室里,山东省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和C臂合作完成的腰椎手术正在进行。术中用到的C臂是骨科手术室最先进的X线摄影设备,使用时,为防止辐射,在给病人做好防护后,其他所有工作人员都走到了门口防护板外。突然,一个身影闪现,在防护板外的人喊了一句:“里面是谁?衣服后背全湿透了!”“那不是杜工吗?你怎么不出来?”
说话的功夫,C臂拍摄完成,杜嘉莉立刻冲到设备前,开始进行调试。别人问她:“你怎么不出去?”“出去再进来会耽误时间,我不出去了,能省点时间是点时间,时间越短病人越安全。”
当时手术室里既有工作人员,又有外院前来观摩学习的医护人员,挤挤挨挨一屋子人。杜嘉丽忙前忙后,一边操控骨科手术机器人,一边操控C臂,浑身上下像水洗了一样湿透了。
这台原本需要耗时4个多小时的手术,在杜嘉莉操控的两大“护法设备”帮助下,仅用1个小时就完成了,手术过程出血量不到100ml,创口不足2cm,患者双腿4天之后就活动自如。操控这样高精尖的设备,全靠杜嘉莉。
主刀医生说:“没有杜工,可不行。”这句“可不行”是对杜工的最高褒奖,她是一台手术的主心骨,有她在,手术才能做。
她维修、操作大型医疗设备,每年给医院节省的费用有几百万元。曾有医院院长公开表态:“杜嘉莉只要来我这里,一年给她一百万我也愿意!”
杜嘉莉虽然不是富二代,但她“玩着”几千万的“大玩具”;虽然不是有钱人,她却是难得的“值钱人”。她很“值钱”,她最大的价值就是为了那一句重如泰山的庄严承诺,把自己逼成了“绝顶高手”。
无处不在的“跑腿工”
杜嘉莉个子不高,身材微胖,走路速度极快。出门维修时常用的设备箱,男人提着都嫌重,她天天提进提出从不叫苦叫累。经常有人见到她微微斜着身子,手里提着箱子,手指勒的通红,却健步如飞,腿上像装了马达一样,在医院200多亩地里四处“跑来跑去”。
手术室、ICU、病房、特检科、消毒供应中心,该去跑的,她能跑就跑,大冬天也时常鼻子尖冒汗;小到血压计、电子秤,大到呼吸机、高压氧,不管什么设备,无论上班还是休息,只要一声招呼,她肯定最快时间跑到现场,迅速排除故障;一年365天,她能上班330天。
她负责过影像中心、急救中心、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科室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日常维修、保养;她熟悉包括磁共振机、CT机、DSA、呼吸机、X线机等在内的各类设备工作原理、临床使用操作;她参与全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熟悉医疗设备的购置、计划、评估、安装、验收、日常使用质控、保养、维修、操作培训等相关工作;她负责全院固定资产的系统化管理、设备档案整理、年度资产清查等工作;她参与制定相应的医疗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积极参与到医院数字化建设中,还完成了多篇技术论文。
活地图、孩子头儿、高级工程师、主心骨、跑腿工,这一个个看似调侃实在赞许的标签,是杜嘉莉一页书一页书“啃下来”的,一个螺丝一个螺丝“拧”出来的,一个脚步一个脚步“跑出来”的,一滴汗一滴汗“流出来”的。她明明是个女人,却生生活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大哥——有困难找杜工,这是全体三院人的口头禅。
她不在临床一线,却保障着全院临床一线的安全;她不是医护人员,但没有她现场操作,很多手术无法完成;她没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到了极致;她没有耀眼的光环,但却是所有人心中真正的“劳模”。时代需要工匠,她就是最好的代言人。
从业23年,杜嘉莉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是为了当初的承诺。老领导退休了,新领导上任了,医疗设备也换了一茬又一茬,她说过的话却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绝不会因为器械出问题而影响临床医疗安全”,从前,她做到了,未来,她也必将严守一生。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金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