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伟宁:技术创新锻造工匠精神
他自1996年大学毕业到威力工具工作以来,凭着对锻造专业的热爱和痴迷,在技术创新、设备改造、带徒育人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1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公司节约劳动力超700余人,带来直接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
尹伟宁,男,汉族,197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威海市文登威力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锻造车间主任,高级锻造工。他自1996年大学毕业到威力工具工作以来,凭着对锻造专业的热爱和痴迷,在技术创新、设备改造、带徒育人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取得1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公司节约劳动力超700余人,带来直接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齐鲁工匠”等荣誉称号。
2020年7月尹伟宁图纸设计中
2020年4月尹伟宁锻造现场指导工作
十年磨一剑,创新改造锻压线
进厂工作几年之后,尹伟宁逐渐掌握了锻造生产流程的关键步骤,锻工车间艰苦的环境和工友们的高强度劳动,激发了他要创新改造锻压线的想法。善于学习和钻研的他,结合自身的生产需要,通过对国际知名企业的考察学习,创新性地掌握和吸收了生产流程的关键步骤——程控锤锻造技术。
多年来,他主持了对公司原有25条摩擦锻压线的改造工作。他在锻造传统技术的改造和创新中,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需要,采用锤上锻造工艺,设计出锻锤一模两件或多件的模具,从五件设备、八道工序缩减为三件设备、三道工序,提高人均劳动效率4倍以上,大大减少了许多摩擦压力机不能解决的氧化、错模、尺寸超差等锻件缺陷。同时,通过重新布局锻造线,最大限度地使原材料利用率最大化,从而减少原材料消耗,降低产品成本,每年可为公司节约原材料成本300多万元。
十年磨一剑,尹伟宁在多年的创新改造中,有过困难,也有过困惑,但是总有一股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在指引着他,让他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技术改造成果。
以技改创收为目的,让创新成为常态化
常年坚持的技术创新工作,对尹伟宁而言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习惯。在锻造技术改造和创新的工作中,尹伟宁紧跟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抓住学习交流机会,每一项技改都从生产技术一线做起,切实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增加效益为出发点。
从事锻造工作20多年来,他设计棒料下料自动剪切机床,实现锻造下料自动化,节省人员;设计坯料自动上料装置,对原杂乱无章的坯料通过该装置能进行阶梯式自动排列,进行自动加热,每个班组节省员工一名;使用“电感应加热”方式全面替代 “燃煤气加热”,解决了原料加热过程中出现氧化大、过烧、加热温度不稳定、工作环境恶劣等缺陷;使用“程控模锻锤”取代“摩擦压力机”锻压,使每条生产线人数由摩擦锻压的7人减为现在的2-3人作业,生产效率是原来的4倍,每年可为公司节省人工成本800万元;优化模具设计,由原来的一模单腔改为一模多腔锻压,合理布局,使原料的平均利用率由原来的65%提升至现在的72%,每年可为公司节约原料成本500多万元;设计开发了适应模锻锤锻压的中间模座及相关模具,使换模时间由原来60分钟降至现在的15分钟,实现快速换模,解决客户“小批量多批次”产品,从而满足生产需求;对4台Lasco锤实施大修,达到国产设备水平,并顺利进行锻件生产,这一项可为公司创造价值400万余元。
做好帮传带,提高团队创新力
“搞创新离不开群策群议,每个人提出一点想法,看似很难解决的问题就可能很快解决,远比一个人关在屋里闷头想效果要好。”在尹伟宁看来,组建起一支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有能力提出解决办法的创新团队,更有助于锻造技术创新工作的长远发展。
为充分发挥尹伟宁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带头作用,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成立了“尹伟宁创新工作室”,成员来自锻造车间各个班组的技术骨干,是一支既有创新活力又注重经验与技术传帮带的团队。作为工作室的带头人,尹伟宁鼓励团队每个人都积极提出创新性的工作方法。他还建立了完善的创新成果产生流程,为每位团队成员定制出了技术创新项目出炉“路线图”,有了创新想法即可向工作室申请立项。项目一旦获得立项,工作室就会第一时间选定合适人员组建课题小组,开展研发攻关,给予技术指导,资金支持。
尹伟宁为不断提高团队的创新力和战斗力,在班组内做好传帮带,他还组织大家学习新工艺、消化图纸,提高专业理论,使职工的专业素养、班组创新等都有很大提高,为车间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及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多年来,他培训锻造工艺人员10多批次、100多人,带徒30多人,其中2人获得“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1人获得“齐鲁首席技师”称号,1人获得“文登区首席技师”称号,另外还有高级技师10人、技师16人,现在他们已成为公司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
作为掌握锻造专业高精尖技能的技能型人才,尹伟宁一直坚信,锻造虽然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但却是整个制造业的基础,锻造技术的水平和创新力,直接影响着中国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身为一名锻造工人,他虽然身上总有黑油,但却以自己能从事这样一份职业而感到荣光,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以自己的技术实力和坚持不懈的创新精神为中国锻造技术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