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苍茫大地》:给当下插一软刀

2014-08-17 22:01:00来源:大众网 作者:司马平邦
分享到:

当代中国那段曾经多么轰轰烈烈的大三线建设,在此之前并没有太多地进入影视描述中,这一点,《爱在苍茫大地》开了先河,更难得的是,剧集没有以过度政治化(主旋律)的视角切入之,而是从一个狼性的男人和他的狼性家族在这样一个壮烈而喧杂的背景下的挣扎生存的故事切入之。

      

  当代中国那段曾经多么轰轰烈烈的大三线建设,在此之前并没有太多地进入影视描述中,这一点,《爱在苍茫大地》开了先河,更难得的是,剧集没有以过度政治化(主旋律)的视角切入之,而是从一个狼性的男人和他的狼性家族在这样一个壮烈而喧杂的背景下的挣扎生存的故事切入之。

  《爱在苍茫大地》的故事发生时,其实这神州处处,已经鲜有真正的“苍茫大地”,闻一达一家人只是三线建设大军中的一份子而已,在贾樟柯的电影《24城》里,当年的三线职工基本上被他描述成为了国家和集体大利益而被牺牲的一群,他们卑微的个性业已纷纷泯灭于时代大变迁中,让人扼腕叹息――与《24城》正相反,《爱在苍茫大地》要的不是个性泯灭,不是临冤哀鸣,而是在这已逝的废芜中寻找激情和热度,是在这渐渐被遗忘的往事中寻找比现实更为鲜艳的那些人和色彩。

  剧中的闻一达一家当年如一宗大机器上的一颗小螺丝钉一样输运到比沙漠戈壁更向西的西部大山里,“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一句在当时极为平凡,在现在又极为不凡的口头语――而闻一达表现个性的决定是在这样平凡的口号下做出了伟大决定,自己造一座房子,使他和他的阖家可以在如此铁板一块的时境下照样展示自己的精彩。

  那座背山临水的木屋是闻一达父子得以在这部三线题材电影里舒展其狼一样的个性的基础,话说得再大一点儿,其实,整个在西部建设三线工厂的决策也是新中国,当年这个“闻一达”式国家得以在现代社会的运行轨道上舒展其既有的狼性品质。

  李幼斌饰演的闻一达和赵亮饰演的袁建设,一个豪爽、耿直而又尖刻的汽车队长和一个贪小、投机而又内心善良的副厂长之间的斗嘴,可以成为这部时代背景壮阔的51集电视剧的情节主干,尤其是两个之间无数次爆发的言语冲突,更是特别突显了编剧兼导演齐星的台词功力,当然,这两位实力演员的表演也是本剧水准的保证,袁建设有着当时那个时代的那种人身上典型的个性:拍马屁、精明、个人主义、投机――但这又不能表示他所代表的那种人在大的价值观上有大问题,他们几乎是无任何问题,在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袁建设与闻一达总能走到一致,但不幸的是,他们的那种一致往往只能维持几分钟,几分钟的惺惺相惜之后肯定又是一番天翻地覆的言语较量,但又不突破观众的承受底线,是维持本剧收视率的最重量要素之一。

  《爱在苍茫大地》在表现人物、描绘情节之外,它还不忘为当代的观众普及陌生的三线常识,唤起许多中老年观众心里那种久违的三线情结,剧集其实并没有介绍闻一达、袁建设和左春风所服务的工厂具体是制造什么的,但这又让这个虚拟中的工厂可以代表所有的三线建设;情节之中,剧集将这座西部工厂的生产、生活和其它状况做出了细腻的呈现,其政治特征、经济体制以及人事变迁都得以丰满再现,闻、袁、左3家男人是工厂生产的主力,他们的妻子又都是工厂办学校的老师,这是典型的三线工厂文化,这种文化里有极为不同的人际关系,以史兰芽为首的“女人帮”并没有成为男主角们的片面协同者,而是各有个的精彩,各有各的个性,看罢此剧,连这些既往故事里的女主角们身上的浪漫与敢爱敢恨一样让人怀念和唏嘘。

  该剧还有一个最为个性之处是一改过去“改革年代剧”以赚钱、当老板为成功典型标志的旧俗,钱和赚钱不再成为改革开放阶段剧情的主流价值观,闻明远与闻婷兄妹都不是那种令人艳羡的世俗成功者,而袁庆和左北北却被扔进此列,但很明显,在剧集里,闻氏兄妹的正直、善良得到道义和和价值观上的匡扶――这其实是这部电视剧弄险的一笔,因为在现在的普遍观众心里,袁庆和左北北这样发了大财的人仍然是他们生活中的现实模样,所以,我相信许多观众看罢此剧亦会心生不惑。

  这当是《爱在苍茫大地》不事声张地击中当前中国现实软肋的一笔。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张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