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第一幕】
推屏演员:机器人正常灯亮起 我的“8分钟”就结束了
在“北京8分钟”的整个演出过程中,有48名演员只出现在正式表演前,他们两人一组,推着机器人和“冰屏”最先上场,机器启动后迅速下场。每组对应一个号码,1号屏、21号屏、24号屏,在采访推屏演员的时候,他们说的最多的是自己所推的那块“冰屏”编号。
集训时每天要推800斤重代用道具走近千米
21号屏幕是由常睿和同伴一起推上闭幕式中央舞台的,为了尽量不让现场观众看出来,他们一身黑色紧身衣,只露出眼睛部分。听到启动成功的指令,他们就算完成了这次“8分钟”演出的任务,总共上场时间不到3分钟。
常睿,今年23岁,来自甘肃兰州,是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一名大四的学生,是一名推屏演员。介绍完自己,他发现了记者的疑惑。“我们就是要推着表演时用的一种设备上场,这个设备主要部分是一块显示屏。”
在8分钟表演中,轮滑演员与机器人的互动让人难忘,机器人配载的显示屏上不时变化出图案,将现场点亮。常睿在场下盯着21号屏,转身、前行,一切正常运转,他松了口气。虽然没有在8分钟演出时露脸,他的工作一样重要,到平昌之前,在北京封闭训练了近3个月。
在北京集训的时候,他们每天至少要推着800斤的道具来回走上千米。“开始推的训练屏时600斤,真正用在表演中的屏时800斤,所以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力量训练。”另外一位推屏演员刘京和常睿是校友,这次也被选中参加演出。两个人一组,一前一后,前面的人负责方向和牵引、后面的人负责发力推动。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现场道具出口到舞台中间,有一个近6米长的坡路,在训练中,常睿他们就着重练习如何平稳的把道具推上这个坡。“需要惯性,有一个助跑。”刘京说,原地发力推起来会很吃力。
来平昌前告诉家人别守在电视机前盼了
另外一个练习要点就是动作协调统一,这48名推屏演员要将24台机器人推到指定位置,机器人接受统一指令启动。只有这个环节正常了,接下来的8分钟才能正常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几个系列的动作,比如定点。”常睿告诉记者,推到台对位之后,会有统一的口号,让我们一起降轮,然后再启动。后台技术人员会和每组推屏演员确认机器是否正常,然后他们就按照顺序下场。“整个动作要求在三分钟之内完成。”
为了这三分钟,他们要付出三个月的时间训练。在1月底,记者在北京昌平的训练基地见到他们,小伙子们状态很好,就是担心到了平昌会很冷,现场侯场时候要多加些保暖的东西。
但不论脚下还是身上贴多少暖宝宝,他们的手是不能戴厚手套的,因为推屏的时候可能会有脱手的风险。“我就不戴手套了,抓的那个位置戴着手套容易打滑,就那么一会,坚持一下。”常睿告诉记者,春节要在异国他乡过了,家里人很担心他吃不好,休息不好,也希望在电视转播时看到儿子的样子,因为保密,他不能说那么具体,只告诉家里人,别等在电视机前了盼他了,镜头可能给不到。常睿告诉记者:“虽然只是场地里一闪即逝的一个黑影,但21号屏上正常闪动的绿色灯光就是我最好的表演。”
【第二幕】
扮熊猫演员:穿戴几十斤道具 在奥运场地圆梦
于广水全身罩在熊猫木偶装里,从唯一的观察口向外看,冬奥会闭幕式现场闪烁着亮光,音乐、欢呼、喝彩、闪光灯……他小时候梦想是当个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眼前这些让他觉得梦想成真了。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于广水是“北京8分钟”的一名轮滑演员,他表演全程要套在几十斤重的熊猫木偶里。
演出前他们在干什么是不能说的秘密
2017年11月某一天,北京体育大学举行了一场选拔,于广水和一些同学被老师叫去参加,还让他们做一些奇怪的动作。“搞什么啊,我心里纳闷。”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四年级的学生邢志伟也被选拔成为这次表演的一名木偶演员,同样的选拔过程,让他摸不着头脑,跟平时练的动作不一样,平衡、转弯、单腿,考察动作更像是在舞蹈。
后来,老师通知他们被选中,要代表国家参加一次非常重要的演出。
12月1日,他们就在北京昌平的训练基地开始了封闭训练,见到导演组才知道,于广水、邢志伟要参加冬奥会“北京分钟”的演出。这场演出意义重大不言而喻,需要所有人签保密协议,表演之前,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他们在干嘛,更不能透露表演的细节。
直到出发到平昌前一天,他们才告诉家人“初十晚上看冬奥会闭幕式直播啊,里面有我。”
穿戴道具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其实作为木偶演员,于广水和邢志伟在整个8分钟过程中是没机会露脸的。
第一次拿到演出道具木偶装的时候,大家觉得新奇。于广水在同伴的帮助下试着套了一下。“嚯,那个木偶头的重量直接压下来,两个肩膀就像担上了两桶水。”他回忆说。穿这身木偶装至少需要两个人帮忙,一次穿脱需要15分钟左右,在训练间隙,别的演员可以松松鞋休息,他们就只能继续套着木偶装。
“没法坐,没法靠,只能站着。”邢志伟说,有一次彩排,他们从头至尾穿着这身木偶装,大概有4个小时。等彩排结束回到宿舍,肩膀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只想瘫在床上睡觉。
在导演和技术团队的努力下,熊猫木偶的重量控制在15公斤以内,这对表演者来说,道具的重量压力已经降到最低。
照着动画片卡通人物学动作
扮熊猫就要有个熊猫的样子。国内最顶级的木偶道具制作师傅制作了惟妙惟肖的熊猫道具,演员就要负责把熊猫的姿态展现出来。
“我们穿上道具,就要忘了自己,我们一上场就是两只熊猫。”于广水说,要通过熊猫的姿势表达出情感需要多练习。邢志伟和于广水每天都会给自己加练一段时间,一个人练,另一个人用手机拍下来回看。“我们回宿舍用手机看视频,别人看电影,我就挑《功夫熊猫》、《熊出没》看,动画片里不是有熊嘛,我学这里的可爱动作。”邢志伟说。
两只熊猫木偶在表演时没有固定的动作,但需要合着现场地屏打出的投影走既定路线。开始排练还没有投影辅助,为了尽快熟悉线路,邢志伟就在模拟场地上用粉笔画出自己的路选,一次排练蹭模糊了,下次练之前再画。
经过两个多月的练习,路线早已经刻在两位演员的心里。在来平昌之前,演出团队还坚持每日训练,他们不断的细化动作。
【第三幕】
轮滑演员:踩旱冰鞋上场 看花样滑冰视频学动作
“北京8分钟”演出上,24名轮滑演员与24个机器人配合完成表演。他们穿着单排轮旱冰鞋不仅要表现出花样滑冰的美感,还要与背景音乐、灯光效果、地屏视觉效果严丝合缝的配合。推屏演员郭露阳说,在场上,他们就像画笔一样,在地屏上滑绚丽的图画。
郭露阳是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一名大三学生,平时的专业项目就是轮滑,但踩着单排轮滑鞋翩翩起舞这是第一次。“我看到表演的录像很震惊,因为我想都想不到我会做出这种东西。”
音乐响起,郭露阳和其他轮滑演员一起滑进场地,向右一个弧线,向后转身穿过两个机器人……这一切动作是在重复3个多月来的训练,正式表演的时候,他没有感到压力,按部就班的走线、滑行。“忘了自己是在滑旱冰鞋,尽可能展现冰上动作。”这是训练时导演组的要求,也是这三个月来他们重点练习的内容。
刚进集训基地,郭露阳信心很足。滑旱冰是他的老本行,没有什么难的,但随着训练的深入和细化,郭露阳需要重新掌握一套动作。“旱冰比较稳,动作幅度可以大一些,但细微的艺术展现力不如真冰。”表演现场模拟的是一块冰场,演员们动作要想更逼真,就要模仿冰上运动的动作。教练、导演会指导,训练之后,郭露阳就自己找花样滑冰视频看,每一个手势、每一下划动,他都默默记在心里,第二天训练付诸实施。
来平昌之前的一个月,是演出团队训练最忙的时间段。北京的气温也逐渐走低,训练专门找有大风的日子。晚上,训练场灯光全开,无遮挡的场地四处漏风,郭露阳和同伴们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是在晚上,场地也可能有大风,所以我们的训练就尽可能的模拟当地实际情况。”郭露阳说,一次夜场训练下来,他的鞋里都是汗,湿冷最难扛。回到宿舍,就像把脚放在暖气上烤烤。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杨凯
2018年2月25日,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在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致辞,和亿万中国人民一起,向全世界发出北京2022的盛情邀请。[详细]
天气变暖,草木萌动,农村进入春耕春种的繁忙时节。冯文会说,产业强了,带动人气,人气又促进产业发展,村民干劲足,村子就不会衰败了。”姚国记说,他所在的祥符营村是刘集镇第一个完成回迁的村子,从拆迁到搬进去只用了6个月时间,全村500多户村民住进新房。[详细]
1936年和1939年,美国记者斯诺两次采访延安和陕北革命根据地,有感于中国共产党人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勤勉奋斗,盛赞这种精神、力量、热情是人类历史丰富灿烂的精华,是“东方魔力”、“兴国之光”。[详细]
曹瑛在翻看妈妈留下的15本生活账本。曹瑛回忆:“记起那个年代,妈妈说我们要买收音机,大家节省点存钱,买了一台红灯牌的半导体收音机,大家围着听着可开心了。” 如今,曹瑛和弟弟各自忙着自己的工作,各自延续着父母的节俭习惯,继续有目标地生活着。[详细]
法国总统马克龙24日在凡尔赛宫出席第55届法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巴黎竞赛画报》称,马克龙此行拼上全力捍卫自己的政策,但他获得掌声的同时也遭遇嘘声。马克龙的“马拉松式”参展秀在获得支持者掌声的同时也招来很多嘘声。[详细]
菲媒报道说,该航母战斗群还邀请来自新加坡、美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的记者上船过夜。在参观过程中,一名美军海军军官宣布,“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已在南沙群岛海域内”,但他拒绝说明细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