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0 总装车间,下班后的工人列队走过生产线上成排的高速动车组。
□大众日报记者 卢鹏 通讯员 姜超 报道
8月25日,初秋的天气依然炎热,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总装车间,记者第一次见到现实中的“复兴号”,直感到心跳加快,耳根生热,身体微微颤抖,仿佛上大学时第一次见到全校最美丽的女生。只能在五米开外,呆呆地望着,让激动的电流一波一波从全身经过。
“是不是见到自己一直想拍摄的对象,会挺兴奋的。”陪同进车间的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企业文化部的一位大姐,看到记者呆呆地样子,微笑着问,记者使劲点了点头。
估计许多国人亲眼见到“复兴号”都会激动。它如此优美,而且如此巨大,带有复杂曲度的多面流线型车身极富视觉冲击力,尤其记者幸运地日睹正在建造的“复兴号”,其内部设备如此精密复杂,宛如微缩的银河星系。
越来越多的“复兴号”,正以350公里的运营时速,行驶在神州大地上。“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是在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主导下,由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联合国内近30家单位研制,其核心技术全面自主化,从启动研发到产品下线,中国标准动车组仅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总装、车体、转向架……行走在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各个车间,不只是“复兴号”,任何一列动车组的生产现场都会让人感到眼睛不够用、镜头不够用,以毫厘精度切削加工铝合金车体的巨大智能机械,零件密布仿佛随时能起身“变形”的转向架,还有车内数不清的电器元件……
首列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00-350公里高速动车组、首列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我国各个速度等级的第一列高速动车组都诞生于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在“复兴号”之前,这里诞生的速度已数次轰动世界:2010年12月3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全面自主创新研制的CRH380A高速动车组,创下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第一速;2011年,成功研制更高速度等级试验列车,创造了时速605公里的实验室滚动试验最高速。
国产高速动车组的速度已经超过飞机低速巡航的速度,是名符其实的“陆地飞船”。是什么让这些“陆地飞船”疾速向前,助推国产动车组家族以令世界惊叹的速度传承优化体内的高科技基因?
常人印象中,新科技往往是某位古怪的天才,在狭小的实验室中突发灵感瞬间得来,影视剧可以这样演,但现实中的科研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智力、财力、人力,经年累月地持续投入。“科技创新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来不得半点偷工减料。”做这个系列报道,记者采访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他们都说过类似的话。
高速动车组是高精尖技术的集成,仅以电气系统为例,一列高速动车组有2万多个电气接口,上万条配线线路,连起来长度达数十万米,装配进有限的车体空间内,宛如人体中的血管神经。随着速度的攀升,技术难度成几何级数增大。
早在引进时速200公里高速动车组之初,中车四方股份就提出“1比7”的投资理念,即花1元资金引进技术,就要配套投入7元资金进行自主创新。在“十二五”期间,中车四方股份研发投入高达77.3亿元,占销售收入的5%,远超中国制造业500强的平均研发强度1.86%的水平。
明确“以我为主”的创新策略,把握创新主动权,中车四方股份公司近年来建成了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国家级研发试验平台,搭建了世界领先的19个仿真平台和17个试验验证平台。
目前,该公司的科技人才规模达2135人,占员工比例的20%。他们在实践中培养了包括集团级科学家、首席技术专家、资深技术专家等五个层级284人的核心技术人才队伍。在高速动车组领域,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已获得了850多项专利,并主持或参与编制百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现在,从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开出的高速动车组超过1000列,安全运行超过18亿公里。在新加坡,在阿根廷,在美国……中车四方股份屡获大单,产品出口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制造”高速动车组,带着“中国创造”的高科技基因,正疾速驶向越来越多的国家、越来越远的地方。